报告

我国食用淀粉生产消费市场调查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JANE J,KASEMSUWAN T,LEAS S et al. Anthology of starch granule morphology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arch,1994,46(4):121-129.
  • JANE J.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starch granule structures.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Applied Glycoscience,2006,53:205-213.
  • SMITH AM,DENYER K,ZEEMAN SC,EDWARDS A,MARTIN C. The synthesis of the starch granule. Chapter 7 of Plant Carbohydrate Biochemistry,edited by BRYANT JA,BURRELL MM,KRUGER NJ.1999,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Oxford.
  • VANDEPUTTE GE,DELCOUR JA. From sucrose to starch granule to starch physical behaviour:a focus on rice starch. Carbohydrate Polymer. 2004,58:245-266.
  • 李敬玲、贾敬鸾、刘敏 等:《多胞质玉米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遗传学报》1999年第3期。
  • CHEN P,YU L,CHEN L,LI X. Morph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maize starches with different amylase/amylopectin content. Starch. 2006,58:611-615.
  • WANG L,WANG Y-J,PORTER R. Structur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ix wild rice starch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50:2695-2699.
  • STODDARD F L. Genetics of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in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4,54(7):637-648.
  • BECHTEL D B,ZAYAS I,KALEIKAU L et al. Size-distribution of wheat starch granules during endosperm development. Cereal Chemistry. 1990,67(1):59-63.
  • CAMPBELL M R,LI J,BERKEEL T G,et al. Variation of starch granule size in tropical maize germplasm. Cereal Chemistry. 1996,73(5):536-538.
  • TESTER RF,KARKALAS J,QI X. Starch-composition,fine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2004,39:151-165.
  • LEACH H W,SCHOCH T J. Structure of the starch granule II action of various amylases on granular starch. Cereal Chemistry,1961,38:34-46.
  • 洪雁、顾正彪:《淀粉及变性淀粉颗粒形貌结构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第7期。
  • 王化斌、刘钟栋:《谷物淀粉颗粒的组成及结构》,《学术交流论文集》。
  • 张美霞、琚争艳、阚建全:《超微全藕粉与藕淀粉颗粒结构的比较研究》,《食品科学》2009年第7期。
  • 陈培荣、朱苏文、杜先锋:《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的形貌与结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第12期。
  • 种耕、李天真:《葛根淀粉颗粒性质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第5期。
  • 张本山、刘培玲:《几种淀粉颗粒的结构与形貌特征》,《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6期。
  • 汪明振、罗发兴、黄强等:《蜡质马铃薯淀粉的颗粒结构与性质研究》,《食品工业》2008年第1期。
  • 曾绍校、郑宝东、林鸳缘等:《莲子淀粉颗粒特性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第8期。
  • 潘显玲、朱凤玲、张廷文:《浅谈淀粉掺假使杂的快速检测方法》,《山东食品发酵》2002年第3期。
  • 高凌云、张本山、陈翠兰:《西米淀粉颗粒结构与性质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第6期。
  • 刘垚、高群玉:《小颗粒淀粉性质和应用综述》,《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年第8期。
  • 朱帆、徐广文、姚历等:《小麦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研究》,《食品科学》2008年第5期。
  • 吴雪辉、何淑华、谢炜琴:《薏米淀粉的颗粒结构与性质研究》,《薏米淀粉的颗粒结构与性质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第3期。
  • 徐忠、缪铭、刘明丽等:《玉米多孔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研究》,《食品科学》2006年第10期。
  • 罗舜菁、刘成美、黄丽:《真假百合粉的鉴别及掺假率测定方法的研究》,《食品科技》2009年第6期。
  • 周琳、刘晓萌、陈龙:《植物淀粉颗粒结构研究进展》,《种子》2009年第1期。
  • 周继成、赵思明:《变性淀粉的形貌与偏光特性研究》,《粮油与饲料工业》2008年第2期。
  • 刘培玲、张本山:《非晶颗粒态淀粉》,《中国粮油学报》2006年第2期。
  • 王良东:《两种小颗粒淀粉比较》,《粮油与油脂》2007年第6期。
  • 陈福泉、张本山:《喷雾干燥法制备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生产与科研经验》2009年第9期。
  • 焦桂爱、唐绍清、罗炬、吴殿星:《水稻品种Basmati370和koshihikari抗性淀粉颗粒Rs2的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9年第2期。
  • 张海艳:《甜玉米颖果的发育和淀粉粒的形态变化分析》,《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第4期。
  • 胡永涛、刘钟栋、岑涛、孙鸿明:《小麦淀粉的白度与淀粉颗粒分布的关系研究》,《粮油加工》2007年第4期。
  • 田益华、张传辉、蔡剑、周岑、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小麦籽A-型和B-型淀粉的理化特性》,《作物学报》2009年第9期。
  • 张传辉、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研究进展》,《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第6期。
  • 吴雪辉、何淑华、谢炜琴:《薏米淀粉的颗粒结构与性质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第3期。
  • 徐忠、缪铭、刘明丽、张海华:《玉米多孔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研究》,《食品科学》2006年第10期。
  • 庄海宁、张燕萍:《原子力显微镜在淀粉颗粒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年第7期。
  • 罗舜菁、刘成海、黄丽、邹常春、钟寒燕:《真假百合粉的鉴别及掺假率测定方法的研究》,《食品科技》2009年第6期。
  • 秦志荣、许荣年、汪庆旗、郑林:《藕淀粉颗粒性质的研究及藕粉产品的鉴定》,《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年第1期。
  • 张海艳、黄树亭、高荣岐:《植物淀粉研究进展》,《中国粮油学报》2006年第1期。
  • 包劲松、徐律平、包志毅、傅俊杰:《淀粉特性与工业应用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 王领军、王立、姚惠源、赵刚:《大米淀粉的性质,生产及应用》,《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年第11期。
  • 孟祥艳、赵国华:《山药淀粉的特征及应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第1期。
  • 徐世美、张淑芬、杨锦宗:《两性淀粉的合成研究进展》,《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第6期。
  • 康维民、肖念新:《甘薯淀粉掺假的快速检测研究》,《检测技术》2003年第1期。
  • 张娟、唐文凭、王正武、史贤明:《芭蕉芋淀粉和直链淀粉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食品科学》2008年第9期。

我国食用淀粉生产消费市场调查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食用淀粉行业状况
    1. (一)食用淀粉定义及用途
      1. 1.淀粉的定义
      2. 2.原淀粉的定义
      3. 3.食用淀粉的定义
      4. 4.用途
    2. (二)食用淀粉的分类
      1. 1.谷类淀粉
      2. 2.薯类淀粉
      3. 3.豆类淀粉
      4. 4.其他类淀粉
    3. (三)常见的八种食用淀粉及其特点
      1. 1.马铃薯淀粉
      2. 2.红薯淀粉
      3. 3.木薯淀粉
      4. 4.玉米淀粉
      5. 5.小麦淀粉
      6. 6.大米淀粉
      7. 7.绿豆淀粉
      8. 8.莲藕淀粉
    4. (四)我国食用淀粉总体消费情况
      1. 1.玉米淀粉
      2. 2.马铃薯淀粉
      3. 3.红薯淀粉
      4. 4.木薯淀粉
      5. 5.小麦淀粉
      6. 6.大米淀粉
      7. 7.绿豆淀粉
      8. 8.莲藕淀粉
    5. (五)我国食用淀粉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 食用淀粉行业中存在的掺假现象
    1. (一)食用淀粉的无机物掺假行为
    2. (二)不同种类食用淀粉之间的掺假行为
  • 三 食用淀粉掺假鉴定技术研究
    1. (一)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与试剂
      2. 2.仪器与设备
      3. 3.方法
    2. (二)结果与分析
      1. 1.常见可食用淀粉颗粒超微形貌观察
      2. 2.淀粉颗粒超微形貌特征分析
      3. 3.结论
  • 四 关于食用淀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1. (一)完善食用淀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质量安全监管环节的无缝链接
    2. (二)建立、健全我国食用淀粉质量安全标准,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3. (三)充分发挥现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作用,实现食用淀粉掺假鉴别专业化
    4. (四)积极开展关于食用淀粉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实施食用淀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5. (五)构建食用淀粉质量安全综合信息平台,关注可溯源性和消费者的知情权
  • 附件:淀粉分类图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