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日本假名文学“中国性”考

摘要

由出土实物(金印)、文献《后汉书》记载以及传世日藏写本文献三重印证的日中跨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赐予倭的奴国王金印之际。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日本诞生了真名(汉字)文献:日本汉文。首次出现的就是604年圣德太子制定的《宪法十七条》,这是600年日本首次派遣使者渡海进行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结果,《宪法十七条》显示的“中国性”涉及十多种中国古典文献。日本文学有真名(汉字)文学和假名文学之分。真名文学直接受容中国古典文学,显示“中国性”这一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现象几乎已经成为日中两国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对假名文学的和歌、物语、谣曲、随笔四种主要文学样式如何受容《白氏文集》进行实证考察,以验证其包含的“中国性”。

作者

〔日〕海村惟一 海村惟一(1956—),福冈国际大学名誉教授,惟精书院理事长兼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字文化、东亚汉学、比较文学。
[日]海村佳惟 海村佳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日中比较文化学、日本汉字、东亚汉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日〕冈村繁(2017):《白氏文集》第1卷,明治书院。
  • 〔日〕冈村繁(2007):《白氏文集》第2卷上,明治书院。
  • 〔日〕冈村繁(1988):《白氏文集》第3卷,明治书院。
  • 〔日〕冈村繁(1990):《白氏文集》第4卷,明治书院。
  • 〔日〕海村惟一(2005):《关于“日本汉学(日本汉文学)”的“中国性”:以〈翰林五凤集〉的汉诗为例》,载叶国良、陈明姿主编《日本汉学研究续探:文学篇》,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日〕冈村繁(2006):《日中文化交流与翻译的关系——试论日中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载王秀文主编《中日语言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世界知识出版社。
  • 〔日〕冈村繁(2011):《“受容”与“反思”——世纪之交的日中文化交流的剪影》,载邵东方、夏中义编《王元化先生九十诞辰纪念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 〔日〕冈村繁(2018):“古代日本对《论语义疏》的扬弃——以圣德太子《宪法十七条》为主”,《孔学堂》(中英双语),第1期。
  • 海村惟一、海村佳惟(2017):“从皇室到民间:日本受容《论语》的路径及其效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 〔日〕花房英树(1960):《白氏文集的批判性研究》,汇文堂。
  • 〔日〕日本大辞典刊行会(2001):《日本国语大辞典》第2版,小学馆。
  • 〔日〕内田泉之助(1968):《白氏文集》,明德出版社。
  • 张哲俊(2005):《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日本谣曲/7753112?fr=aladdin。

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日本假名文学“中国性”考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3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序言
  • 一 和歌的“中国性”之考
    1. (一)《句题和歌》的“中国性”
    2. (二)“和歌题咏”的“中国性”
    3. (三)“和歌题材”的“中国性”
  • 二 物语的“中国性”之考
    1. (一)《源氏物语》的“中国性”
    2. (二)《狭衣物语》的“中国性”
    3. (三)《平家物语》的“中国性”
  • 三 谣曲的“中国性”之考
  • 四 随笔的“中国性”之考
    1. (一)《枕草子》的“中国性”
    2. (二)《方丈记》的“中国性”
    3. (三)《徒然草》的“中国性”
  • 结语
  • 附录
    1. 1.文本的保存
    2. 2.白乐天的传记性研究成果
    3. 3.《白氏文集》的注释性研究的成果
    4. 4.《白氏文集》的训点性研究索引的成果
    5. 5.《白氏文集》的比较性研究的成果
    6. 6.《白氏文集》的文本性研究的成果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