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新“乡土中国”中的“读书无用论”

摘要

中国农村社会素有“鲤鱼跳龙门”的文化观念,身处农村中的寒门子弟如果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底层村落而脱掉“农皮”,无疑会被作为光宗耀祖的美事而被口耳相传。但为何今日中国村落社会中,新的“读书无用论”社会思潮日益凸显?这究竟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伪命题?其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新社会结构逻辑?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研究者首先溯源传统中国村落社会为何会尊崇读书和读书人,进而以当下中国西部雍村这一完整边远山区行政村落为个案,在对全村农民和农户家庭做不同的社会分层基础上,明确究竟是哪些村落中的群体认为读书无用,并发现隐匿在底层群体中基于读书无用观念认同基础上的底层再生产逻辑。同时,对新“读书无用论”解蔽还需要回归到中国社会结构框架中去揭示“单位制解体”、“就业方式改变”、“流动人口政策变迁”以及“乡校撤并”等几项容易被忽视的政治社会学因素。

作者

李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学术性集刊《中国农村教育评论》副主编、执行主编;主要从事农村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分层与流动等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Hommes & Migrations、《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20余篇,专报获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卓,2014,《教育场域中的惩罚与欺辱:一个比较的视角》,《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究》、《中国教育政策分析报告(201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松,2013,《那些局促的小城镇——小城镇“地荒”压力调查》,《半月谈》第6期。
  • 欧世平,2013,《基于善治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探析》,《江淮论坛》第3期。
  • 王希文,2013,《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江淮论坛》第2期。
  • 杨东,2014,《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殷志静、郁奇虹,1996,《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尹德挺、黄匡时,2008,《改革开放30年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变迁与展望》,《新疆社会科学》第5期。
  • 尹德挺、苏杨,2009,《建国六十年流动人口演进轨迹与若干政策建议》,《改革》第9期。

新“乡土中国”中的“读书无用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7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传统中国村落社会为何尊崇读书和读书人
  • 二 中国村落空间内部关于“读书无用”观念的结构性真相
    1. (一)按农户子女接受教育层次和阶段来看读书功用性观念
    2. (二)按农户与土地结合关系状况来看读书功用性观念
    3. (三)按农户财富拥有关系状况来看读书功用性观念
    4. (四)按农户家庭结构类型来看读书功用性观念
    5. (五)按农户子女性别来看读书功用性观念
  • 三 中国村落社会“读书无用论”观念背后:亟待正视的三个社会性因素
    1. (一)中国“单位制”解体与“就业方式”改变使缺乏社会关系网的农村读书人陷入就业困境并影响村落社群对读书效用的传统观念
    2. (二)中国不断开放的城乡人口流动政策抵消了村落人传统中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实现身份转换的功效性
    3. (三)乡校的大规模撤并使村落社会沦为文化荒漠,“读书无用论”思潮在底层的流行顺理成章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