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益贫机制与可持续脱贫建议

摘要

产业扶贫位于精准扶贫方略“五个一批”之首,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连片特困区的产业扶贫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发展带动型、瞄准型和救济式产业扶贫三大类型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模式,但也面临益贫效应有待提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以及未能充分体现产业扶贫本质要求等挑战。基于“人业地”耦合协同关系的视角,本报告首先阐释了“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建构了“四维度-三强度”生计响应测度要素与体系。然后,基于武陵山片区等4个连片特困区的4个样本县、28个乡镇、55个村、236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测度和对比分析了农户对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4个样本县产业扶贫的农户生计响应程度一般,处于“中等认同”状态。4分维度中,生计方式响应强度最高,生计空间响应次之,生计产出响应和生计资本响应更弱;3类响应强度上,感知、意愿的响应指数差距较小但与行动响应的差距较大。(2)县域层面上,瓮安县农户对产业扶贫的响应在各维度都较明显,花垣县则各维度上的响应均相对偏弱;群体层面上,贫困户相对于非贫困户对产业扶贫有较高程度和更为一致性的响应;农户层面上,生计产出响应以及生计资本响应中物质、人力、金融资本响应差异较大。(3)地理区位、扶贫产业类型、基层组织能力、乡村风气等外部环境和资源禀赋、收入来源、年龄结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政策信任、信贷可得性、社会网络等内部家庭因素对农户生计响应有着显著影响,但在不同维度、不同强度类型响应上存在差异。最后,结合“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框架以及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实践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新资产益贫、收入益贫、能力益贫和精神益贫的多维益贫机制,创新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推进产业扶贫政策服务转向、突出产业扶贫的生计转型引领功能等建议。

作者

游俊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南省特色专业智库“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主编之一。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教学与研究。著有《湖南少数民族史》等多部学术专著,在《民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应急管理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软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
冷志明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主编之一。现任吉首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区域协同创新、区域发展资源环境评价、贫困地区企业创新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湖南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在《地理学报》《经济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共5部。
丁建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歇尔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武陵山民族地区绿色减贫与发展”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湖南省特色专业智库“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主编之一。现任吉首大学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区域减贫与发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中国工业经济》《地理学报》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9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益贫机制与可持续脱贫建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5.9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 二 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框架
    1. (一)农户生计响应的“四维度-三强度”建构
    2. (二)“人业地”综合贫困视域下的可持续脱贫
    3. (三)生计响应、多维益贫与可持续脱贫逻辑
  • 三 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实践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1. (一)代表性片区产业扶贫实践
      1. 1.武陵山片区产业扶贫实践
      2. 2.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产业扶贫实践
      3. 3.其他片区产业扶贫实践
    2. (二)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挑战
      1. 1.发展带动型产业扶贫的益贫效应有待提升
      2. 2.瞄准型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3. 3.救济式产业扶贫未能体现产业扶贫的本质
  • 四 代表性片区产业扶贫农户生计响应测度与比较
    1. (一)资料来源
    2. (二)测度方法
      1. 1.生计响应测度要素与评分
      2. 2.响应维度与强度的权重确定
      3. 3.生计响应测算
    3. (三)测度结果分析
      1. 1.产业扶贫的农户响应
      2. 2.生计资本响应
      3. 3.生计方式响应
      4. 4.生计产出响应
      5. 5.生计空间响应
      6. 6.综合生计响应
      7. 7.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生计响应比较
      8. 8.小结
  • 五 产业扶贫农户生计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一)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 1.地理区位对除生计空间外的各维度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均有显著影响
      2. 2.扶贫产业类型对生计响应各维度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均有显著影响
      3. 3.基层组织能力对绝大多数生计响应维度和三类响应强度有着显著影响
      4. 4.乡村风气对除生计方式响应外的各响应维度和三类响应强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
    2.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1. 1.家庭资源禀赋对各响应维度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
      2. 2.收入来源对各响应维度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3. 3.年龄结构仅对综合响应、生计空间响应以及行动响应有影响
      4. 4.健康状况对除生计空间外的各维度以及行动响应均有显著影响
      5. 5.教育程度对除生计资本外的各维度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均有影响
      6. 6.劳动力数量对综合生计响应,生计资本、生计方式、生计产出响应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有影响
      7. 7.政策信任对综合响应,生计资本、生计产出、生计空间响应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有一定影响
      8. 8.信贷可得性对生计响应各维度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均有显著影响
      9. 9.社会网络对生计响应各维度以及感知、意愿和行动响应均有显著影响
  • 六 产业扶贫益贫机制创新与可持续脱贫建议
    1. (一)益贫机制创新
      1. 1.资产益贫机制
      2. 2.收入益贫机制
      3. 3.能力益贫机制
      4. 4.精神益贫机制
    2. (二)实现可持续脱贫的产业扶贫建议
      1. 1.创新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发挥好现有产业的扶贫效应
      2. 2.推进产业扶贫政策的服务转向,激发市场活力与农户响应
      3. 3.突出产业扶贫生计转型引领功能,夯实可持续脱贫微观基础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