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从影片《百鸟朝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间延续

摘要

影片《百鸟朝凤》表现了民艺传承在当下社会中遭遇的困境,面对外来文化与经济大潮的双重冲击,唢呐班两代班主艰难地守护着自己的手艺。唢呐是一种与乡村仪式体系嵌合较深的乐器,其传承与所在社区的文化变迁息息相关。电影悲剧故事的根源在于乡民文化消费行为的转变与民间艺人恪守传统之间的矛盾。将传承过多地诠释为坚守,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曲解。在不改变自身的传承核心的前提下,适当吸收外来的文化因素在很多时候也是必然的选择。

作者

张晗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8级人类学专业研究生。
张海超 ,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及博物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阳,2016,《〈百鸟朝凤〉的启示:以人格精神作为叙事动力》,《艺术评论》第7期。
  • 窦兴斌,2016,《〈百鸟朝凤〉:多层叙事的文本建构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困境和救赎想象》,《电影评介》第9期。
  • 方李莉,2015,《非遗保护的3.0层级与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中国木偶皮影》第4期。
  • 高长春,2010,《浅谈唢呐的传承与发展》,硕士学位论文,天津音乐学院。
  • 高小康,2016,《非遗活态传承的悖论:保存与发展》,《文化遗产》第5期。
  • 马知遥,2014,《非遗保护得做“减法”》,《人民日报》 6月16日第12版。
  • (清)焦循,1988,《孟子正义》,河北人民出版社。
  • 王铭铭,1997,《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书店。
  • 肖江虹,2009,《百鸟朝凤》,《当代》第2期。
  • 尹绍亭,2008,《民族文化生态村:当代中国应用人类学的开拓·理论与方法》,云南大学出版社。
  • 张蕾梅,2010,《阿昌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的危机及对策:以梁河阿昌族地区“活袍调”为个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 张卫东,2013,《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商务印书馆。
  • 张中行,1990,《负暄续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郑培凯,2008,《昆曲青春化与商品化的困境》,《书城》第5期。
  • 陈阳,2016,《〈百鸟朝凤〉的启示:以人格精神作为叙事动力》,《艺术评论》第7期。
  • 窦兴斌,2016,《〈百鸟朝凤〉:多层叙事的文本建构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困境和救赎想象》,《电影评介》第9期。
  • 方李莉,2015,《非遗保护的3.0层级与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中国木偶皮影》第4期。
  • 高长春,2010,《浅谈唢呐的传承与发展》,硕士学位论文,天津音乐学院。
  • 高小康,2016,《非遗活态传承的悖论:保存与发展》,《文化遗产》第5期。
  • 马知遥,2014,《非遗保护得做“减法”》,《人民日报》 6月16日第12版。
  • (清)焦循,1988,《孟子正义》,河北人民出版社。
  • 王铭铭,1997,《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书店。
  • 肖江虹,2009,《百鸟朝凤》,《当代》第2期。
  • 尹绍亭,2008,《民族文化生态村:当代中国应用人类学的开拓·理论与方法》,云南大学出版社。
  • 张蕾梅,2010,《阿昌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的危机及对策:以梁河阿昌族地区“活袍调”为个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 张卫东,2013,《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商务印书馆。
  • 张中行,1990,《负暄续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郑培凯,2008,《昆曲青春化与商品化的困境》,《书城》第5期。

从影片《百鸟朝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间延续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4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