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获得了极大关注,但也存在一些难题。本文基于田野调查中的问题,通过梳理日本四位学者——柳田国男、河合洋尚、芦原义信、隈研吾的理论与实践,得出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贯穿日本学者的一条共同脉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宗旨,秉承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观念,忠守经世济民的实践精神。这些内容对中国的建筑景观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

刘朦 ,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河合洋尚,2005,《景观人类学的动向和视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河合洋尚,2013,《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客家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第4期。
  • 梁思成,2014,《梁》,中国青年出版社。
  • 芦原义信,2017,《街道美学》,尹培桐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芦原义信,2018,《东京的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小熊诚,2009,《作为自省之学的中国人类学——费孝通与柳田国男的学问及方法 》,《开放时代》第3期。
  • 张颖,2017,《日本乡土景观研究的历史与方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 Michael Dylan Foster.“Imagined UNESCOs:Interpre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 a Japanese Island.”,2015:52.
  • 河合洋尚,2005,《景观人类学的动向和视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河合洋尚,2013,《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客家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第4期。
  • 梁思成,2014,《梁》,中国青年出版社。
  • 芦原义信,2017,《街道美学》,尹培桐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芦原义信,2018,《东京的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小熊诚,2009,《作为自省之学的中国人类学——费孝通与柳田国男的学问及方法 》,《开放时代》第3期。
  • 张颖,2017,《日本乡土景观研究的历史与方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 Michael Dylan Foster.“Imagined UNESCOs:Interpre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 a Japanese Island.”,2015:52.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1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中国建筑景观的保护研究现状
  • 二 田野调查中的困惑与疑问
    1. (一)对官方、学界、媒体、社会上已达成共识的认知的质疑
    2. (二)如何处理建筑景观设计与地方文化的适应性问题
    3. (三)参与力量结构单一导致的无力感
  • 三 日本学者的理论与实践
    1. (一)柳田国男(1875~1962):乡土景观研究的开创者与乡土教育的推行者
    2. (二)河合洋尚(1977~):景观人类学的发扬者与实践者
    3. (三)芦原义信(1918~2003):对美的关怀者
      1. 1.日本民众的生活习俗、观念与思维方式对建筑形成的影响探讨
      2. 2.对建筑景观美学的思考
      3. 3.对城市规划的建议
    4. (四)隈研吾(1954~):追求建筑与场所契合的践行者
      1. 1.根津美术馆
      2. 2.阳之乐家
  • 四 对我国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保护的启示
    1. 1.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宗旨
    2. 2.应始终以乡民之视角进行观察,充分听取民意
    3.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