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国家形象与族群交流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中华区的很多高等教育机构明显提高了大学本科生对国际交流项目的参与度,尤其是与英语国家的交流呈现出最显著的提升。我们通常认为国际交换生沉浸在交流环境中,能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敏感性、第二语言熟练度和扩大全球性视野。但是,最近的海外教育研究正在质疑这一“沉浸”的神话。大量的内在因素(如动机、民族优越感程度、跨文化态度)和外在因素(如交流地接受能力、身份竞争、项目特点)都会阻碍交换生的学习,以及社交、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一些交换生可能会发现他们的交流地包容性很强,于是在当地环境下显著提高了自身的跨文化敏感性。另一些交换生则可能发现他们的交流地并不友好,于是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和同国籍者相处。这些人几乎没有跨文化交往的动力,他们回国时可能带有强烈的成见和更强的国家自豪感,基本不渴望提高跨文化交往能力或第二语言熟练度。为了兑现国际化的承诺并且加强对中国国际交换生项目的准备与支持,研究者有必要调查交换生在交流地的生活经历。这样的研究所达成的理解能够有助于适当干预派出地和交流地机构。

关键词

作者

单波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思想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比较新闻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西新闻比较》《20世纪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等,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
刘欣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国家形象与族群交流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2.2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国家情感、身份协商与跨族群传播
    1. 1.引言
    2. 2.文献综述
      1. (1)“身份认同”的概念和维度
      2. (2)国家身份与海外学习
      3. (3)阈限与建设性边缘
      4. (4)身份协商理论
      5. (5)跨文化联系与身份的“黑暗面”
    3. 3.研究问题
    4. 4.研究设计和方法
      1. (1)受访者
      2. (2)测量与流程
      3. (3)数据分析
    5. 5.结果和讨论
      1. (1)身份意识先于出国交流
      2. (2)在英语国家的身份协商
      3. (3)交流后的期望:身份与跨文化关系
    6. 6.讨论和结论
    7. 7.对准备和支持学生交流项目的启示
    8. 8.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9. 致谢
    10. 附录
  • 二 数位时代的叙事传播
    1. 1.前言:新科技对传播事业与学术思潮的冲击
    2. 2.网络传播时代之新叙事样貌
    3. 3.“叙事传播论”之主要发现与相关元素
      1. (1)叙事之跨界移动及流变能力愈来愈强
      2. (2)多元及交错应用的传播理论与叙事理论
      3. (3)“非线性”传播关系与“非固定”传播组织的叙事复杂系统
      4. (4)“理性”与“情感”并重的叙事传播行为
      5. (5)文化垄断及碎片化叙事现象同存互参
    4. 4.结语:自省(兼谈叙事传播研究之未来发展)
  • 三 叙事传播与日常情感生活
    1. 1.前言:叙事与日常传播活动
    2. 2.叙事传播之“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研究观点
    3. 3.情感与传播叙事
    4. 4.游戏对叙事传播研究之启示
    5. 5.仪式与叙事传播
    6. 6.叙事传播之故事原型
    7. 7.结论
  • 四 建构新现实的世界文化遗产转型
  • 五 公民文化与城市形象
    1. 1.爱德华·霍尔:多元制时间/单一制时间,空间关系学以及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
      1. (1)观念以及时间的使用
      2. (2)空间关系学
      3. (3)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
    2. 2.公民文化与城市形象
      1. (1)公民文化——政治文化
      2. (2)民族和国家:两个不同的概念
      3. (3)内群体外群体以及权力距离
    3. 3.网络公共领域
      1. (1)欧洲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2. (2)中国公共领域
      3. (3)电子公共领域
    4. 4.结论
  • 六 跨民族、跨文化冲突与巴基斯坦全球形象
    1. 1.巴基斯坦的全球形象与认知
    2. 2.理论框架
    3. 3.巴基斯坦冲突的主要导火线
      1. (1)俾路支斯坦
      2. (2)信德省
      3. (3)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KPK)
      4. (4)旁遮普
    4. 4.政府行动与无作为
    5. 5.面子协商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在巴基斯坦冲突管理中的应用
  • 七 文化混杂性及其在跨文化传播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1. 1.引言: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现象的文化混杂性
    2. 2.文化混杂性在国家形象构建中扮演的角色
    3. 3.面对民族运动的文化混杂性:以奥地利-西里西亚为例
    4. 4.作为润滑剂的文化混杂性
    5. 5.“被遗忘的”混杂性
    6. 6.结语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