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道教的发展史

摘要

在介绍道教形成、发展的历史之前,先略述一下前人对道学的分类。盖“道教”一语,虽早见于先秦古籍,原是“以道为教化”之意,并非指一种宗教。道教的名称是在南北朝时的佛道论争中逐渐形成的,如顾欢《夷夏论》讲“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刘勰《灭惑论》云“佛法炼神,道教炼形”等。道教的名称形成后,亦仍然包括在道家的大范围内,并不区别道家和道教的概念,如《魏书·释老志》和葛洪《抱朴子》均是如此。因为在道家学者看来,道乃是中国人智慧的源头,道学为诸子百家所本,连儒家的祖师孔子,都是老子的学生,成都青羊宫八卦亭的抱龙柱上,有“西出函关佛子拜,东来鲁国圣人参”的楹联,突出了老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权威地位。道学肇始于伏羲、女娲,宗祖于黄帝,集成于老子,推而为杨朱、詹何、魏牟,演而为关尹、列子、庄子,汇而为稷下黄老学派、《吕氏春秋》、《淮南子》,阴阳家、神仙家为其分支,法家、兵家、纵横家为其流变。道家用为谋略,则有鬼谷子、黄石公一派;用以治世,则有伊尹、姜太公、管仲、张良、陈平、汉文帝、诸葛亮、魏徵、李靖、刘伯温一派;用而为遁世,则有石门、接舆、桀溺、荷丈人、商山四皓、郑朴、严遵、严光、孙登、郭文举、陶潜等山林隐逸;用而为玄学,则有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竹林七贤等清谈名士。其他天文、律历、谶纬、五行、卜筮、占验、医药、金丹诸方技术数,莫不是由道学蜕变而来。道学如此博大精深,体用兼备,道教和丹道,更是道学的发展和演变。这是从横的方面看,道家是包罗万象、秉要执本的,道教是杂而多端、分层别类的。从纵的方面看,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观点上有别于儒家、墨家,道教是一种民族宗教,有别于佛教、回教。《庄子·大宗师》借孔子之口,将道家和儒家首先作了区分,称儒家为游方之内的学术,道家为游方之外的学术。梁朝的阮孝绪在《七录》中,又把道分为方内的道家和方外的道家。梁代刘勰则把道家分为上、中、下三品,北周道安亦以这三品来区分道教。宋代马端临又将道教分为清静、炼养、服食、符箓、经典科教五类。近人梁启超将道家分为玄学正派、丹鼎派、符箓派、占验派四派之学。清儒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一,而服铒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入之。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亦不能自别,今亦无事于区分。然观其遗表,源流变迁之故,尚一一可稽也。”纪晓岚盖以为道教诸派皆依托道家,近世学者亦有以为道教借道家牌子立教,二者本皆毫不相关云云。此种道教依托道家之说本不足取,笔者前已述明道家和道教有着本质的联系,但纪晓岚所论道教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致是不错的。拙著在下面探讨道教发展历史的时候,采用道家、道教的术语,以区分其性质;采用早期道教、教会式宫观道教的术语,以区分其成熟的程度;采用神仙道教、民间道教的术语,以分其层次;用上清派、灵宝派、正一道、全真道的术语,以分其教派。丹道学包括外丹学与内丹学,本书称为丹道,在《道教篇》仅述其历史,后面有专篇详述。

关键词

作者

胡孚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宗教学会理事,专门从事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魏晋神仙道教》《道学通论》《道藏与佛藏》《道教志》等,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发表论文70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道教的发展史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3.2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方仙道、黄老道和巫鬼道
  • 第二节 汉末早期道教
  • 第三节 魏晋时期过渡性的道教
    1. 一 神仙道教和道教学者葛洪
    2. 二 魏晋时期的天师道
    3. 三 神仙道教的诸道派
      1. (一)金丹派
      2. (二)经箓派
      3. (三)占验派
    4. 四 民间道教
      1. (一)帛家道
      2. (二)干君道
      3. (三)李家道
      4. (四)清水道
    5. 五 魏晋社会道教的特点
  • 第四节 南北朝道教的改革和成熟
    1. 一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
    2. 二 魏太武帝灭佛和北方天师道的衰落
    3. 三 陆修静创新道教
      1. (一)总括三洞经书,整理道教典籍
      2. (二)汲取佛教的宗教形式,制定道教戒规科仪
      3. (三)改革和融汇天师道经箓道教,发展道馆制度
    4. 四 陶弘景创立茅山宗
    5. 五 南北朝的佛道之争
    6. 六 楼观道的兴起
  • 第五节 隋唐五代道教的繁荣和国教化
    1. 一 隋唐五代道教和政治相关
    2. 二 重要道派和道教学者
    3. 三 隋唐五代道教的特征
      1. (一)教会式宫观道教的完善是隋唐道教的主要特征
      2. (二)道教哲学的发展和深化
      3. (三)道教音乐、舞蹈、建筑、雕塑、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
  • 第六节 宋辽金元时期道教的繁衍和创新
    1. 一 宋辽金元时期的王朝和道教
    2. 二 宋辽金元时期全国的道派
      1. (一)内丹派南宗和全真道
      2. (二)以正一派为首的天师道经箓道教
      3. (三)雷法诸派
      4. (四)其他道派
    3. 三 修持方法及道教教义的根本转变
  • 第七节 明清道教的衰落和世俗化
    1. 一 明朝的宗教政策及道教世俗化趋向
    2. 二 清代的社会背景及道教概况
    3. 三 明清道教的道派
      1. (一)正一道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
      2. (二)明清时期的全真道和内丹学
  • 小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