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回顾了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然后在四大湾区比较的基础上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合作和金融开放基础上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五点建议。

作者

易行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金融、宏观经济、家庭金融与应用数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白玉、樊丽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税收政策比较研究——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视角的分析》,《税务研究》2017年第6期。
  • [2]陈云贤:《国家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3]陈云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中国金融》2018年第21期。
  • [4]单豪杰、马龙官:《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理论解释及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 [5]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新说:轮式模型》,《财贸研究》2004年第1期。
  • [6]何晓军:《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思考》,《北大金融评论》2019年第1期。
  • [7]李成、郝俊香:《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上海金融》2006年第11期。
  • [8]李林、丁艺、刘志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金融研究》2011年第3期。
  • [9]李延军、史笑迎、李海月:《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1期。
  • [10]逯新红:《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背景和战略意义》,《金融与经济》2017年第7期。
  • [11]刘红:《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上海金融》2008年第6期。
  • [12]林柳琳:《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分析》,《探求》2019年第3期。
  • [13]彭兴庭、卢晓珑、卢一宣、何瑜:《全球大湾区资本形成机制比较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19年第3期。
  • [14]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 [15]饶余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 [16]孙国茂、范跃进:《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管理世界》2013年第11期。
  • [17]王力、黄育华:《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 [18]王巍、李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及历史考评》,《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 [19]王宇、郭新强、干春晖:《关于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系统和消息冲击的视角》,《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4期。
  • [20]王子先:《欧元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世界经济》2000年第3期。
  • [21]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 [22]张浩然:《空间溢出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财贸经济》2014年第9期。
  • [23]周仲飞、弓宇峰:《法律在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法学》2016年第4期。
  • [24]Alessandrini,Pietro.,Andrea Filippo Presbitero,and Alberto Zazzaro.,2010,“Bank Size or Distance:What Hampers Innovation Adoption by SMEs?”,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Volume 10,Issue 6,845-881.
  • [25]Blouin,Arthu.,Sayantan Ghosal,and Sharun Mukand.,2017,“Globalization,State Capacity,and The (In) Disciplining of Nations”,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 [26]Bossone,Biaggio.,Sandeep Mahajan,and Farah Zahir.,2003,“Financial Infrastructure,Group Interests,and Capital Accumulation:Theory,Evidence,and Policy”,IMF Working Papers,Volume 3,Issue 24,105-114.
  • [27]Cai,Hongbin,and Treisman Daniel.,2005,“Does Competition for Capital Discipline Governments?Decentralization,Globalization,and Public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ume 95,Issue 3,817-830.
  • [28]Clark,Gordon L.,2005,“Money Flows Like Mercury:The Geography of Global Finance”,Geografiska Annaler:Series B,Human Geography,Volume 87,Issue 2,99-112.
  • [29]Matteo,Cotugno.,Monferrà Stefano,and Sampagnaro Gabriele.,2013.,“Relationship Lending,Hierarchical Distance and Credit Tightening:Evidence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ume 37,Issue 5,1372-1385.
  • [30]Gras,N. S. B.,1922,“The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Economy in Europe and America”,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ume 27,Issue 4,695-708.
  • [31]Kaufman,and George G.,2001,“Emerging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Volume 4,Issue 4,365-377.
  • [32]Kindleberger,Charles Poor.,1974,“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33]Forbes,Kristin J.,2007,“One Cost of The Chilean Capital Controls:Increased Financial Constraints for Smaller Traded Firm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ume 71,Issue 2,294-323.
  • [34]Laulajainen,Rstio.,1998,“Financial Geography:A Banker’s View”,Gothenbur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ial Law. Series B,Number 93.
  • [35]McKinnon,Ronand I.,1973,“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 [36]Mundell,Robert A.,1961,“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ume 51,Issue 4,657-665.
  • [37]Vernon,and Raymond.,1960,“Metropolis 1985: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ndings of The New York Metropolitan Region Study”,National Civic Review,Volume 50,Issue 2,114-115.
  • [38]Wei,Shangjin.,and Zhiwei Zhang.,2007,“Collateral Damage:Exchange Control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Volume 26,Issue 5,841-863.
  • [39]Yang,Xiaokai.,and Borland Jeff.,1991,“A 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ume 99,Issue 3,460-48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策略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回顾和历史经验
  • 二 四大湾区金融中心建设比较分析
    1. (一)四大湾区基础经济实力的对比
    2. (二)四大湾区主要城市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分析
    3. (三)四大湾区全球金融中心的比较
      1. 1.各金融中心主要城市的核心产业
      2. 2.各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领域的比较
      3. 3.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领域的比较(基于CDI CFCI指数)
    4. (四)四大湾区金融业贡献率比较(湾区金融增加值/湾区GDP)
  • 三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四 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1. (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加强金融合作,守住金融风险底线
    2. (二)着力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培养专业的金融人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体系的创新发展
    3. (三)积极落实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政策,鼓励金融服务业的有序竞合,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财富管理中心
    4. (四)扩大广州金融市场规模,提振广深金融产业绩效,促进多金融中心协同发展
    5. (五)打造以金融科技为亮点的金融创新高地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