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基于锚定效应理论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江苏省无锡市的282名消费者随机调查数据,利用锚定效应理论,采用锚定效应指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外部锚值信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表明,外部锚值信息、消费者的性别和认知需求是影响消费者感知食品安全风险中锚定效应的重要因素。其中,高锚组的消费者做出高估值,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较小;低锚组的消费者做出低估值,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较大;女性消费者、认知需求高的消费者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较小。为此,政府应当及时披露更多的以风险概率为主的数字风险信息,避免锚定效应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长期负面影响,缩小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合理引导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另外,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渠道发布风险信息,降低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努力程度和时间成本,特别是促使认知需求低的男性消费者人群更频繁、便利地接触食品安全数字信息,减小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偏差,促使其更加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

作者

山丽杰 ,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管理;
王书赛 ,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管理;
吴林海 ,江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管理。
Shan Lijie
Wang Shusai
Wu Linhai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张勇谈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新华网,2011-03-01,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1-03/01/c_121133467.htm。
  • [2]尹世久、吴林海、王晓莉、沈耀峰:《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3]Yang X.,Chen L.,Feng Q.,“Risk Perception of Food Safety Issue on Social Media,”,2016,9(02): 124-138.
  • [4]周应恒、霍丽玥、彭晓佳:《食品安全: 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1期。
  • [5]全世文、曾寅初、朱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者激励失灵的原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经济管理》2015年第4期。
  • [6]《第一财经日报》编辑部:《越多有效培训越少食品安全问题——访美国国家餐饮协会执行副主席大卫·杰·马修斯》,《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第23期。
  • [7]王建华、葛佳烨、朱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逻辑》,《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6期。
  • [8]张宇东、李东进、金慧贞:《安全风险感知、量化信息偏好与消费参与意愿:食品消费者决策逻辑解码》,《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 [9]陈世平、揭满、王晓庄:《术语和俗语对疾病风险认知的影响》,《心理科学》2017年第5期。
  • [10]李华强、范春梅、贾建民:《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以5·12汶川地震为例》,《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 [11]任建超、韩青:《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形成原因探析——基于信息供求视角的理论解释与实践验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 [12]吴林海、钟颖琦、洪巍、吴治海:《基于随机n价实验拍卖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补偿意愿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第2期。
  • [13]Wegener D.T.,Petty R.E.,Detweiler-Bedell B.T.,et al.,“Implications of Attitude Change Theories for Numerical Anchoring: Anchor Plausibility and the Limits of Anchor Effectiveness,”,2001,37(1): 62-69.
  • [14]SchlaPfer F.,Schmitt M.,“Anchors,endorsements,and preferences: A field experiment,”,2007,29(3): 229-243.
  • [15]王晓庄、安晓镜、骆皓爽:《锚定效应助推国民身心健康: 两个现场实验》,《心理学报》2018年第8期。
  • [16]Hoyt,Mitchell G.Nudge,“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Wealth,and Happiness,”,2009,8(1): 158-159.
  • [17]Yang,D.J.,& Ma,T.K.E.,“Exploring Anchoring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s from Message Manipul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about Recycling,”,2011,14(2),79-108.
  • [18]Wansink B.,“Consumer Reactions to Food Safety Crises,”,2004,48: 103-150.
  • [19]Schroeder T.C.,Tonsor G.T.,Pennings J.M.E.and Mintert J.,“Consumer Food Safety Risk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mpacts on Beef Consumption across Countries,”,2007,7(1): 19.
  • [20]陈思、许静、肖明:《北京市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调查——从风险交流的角度》,《中国食品学报》2014年第6期。
  • [21]Weinstein G.,Douglas M.,Wildavsky A.et al.,“Risk and Culture: An Essay on the Selection of Techn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ngers;Acceptable Risk,”,1983,77(1):203.
  • [22]张传统、陆娟:《食品标签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以婴幼儿食品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第27期。
  • [23]王志涛、苏春:《消费者风险感知、风险偏好与企业食品安全的风险控制》,《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第9期。
  • [24]Hall C.,Osses F.,“A Review to Inform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Food Safety Messages on Food Labels,”,2013,37(4):422-432.
  • [25]郭小安、薛鹏宇:《微信朋友圈会让我们更相信谣言吗——论微信谣言的三个传播特征》,《电子政务》2015年第2期。
  • [26]李培功:《媒体报道偏差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4期。
  • [27]Yeung R.M.W.,Morris J.,“Consumer perception of food risk in chicken meat,”,2001,31(6):270-278.
  • [28]黄浪、吴超:《风险感知偏差机理概念模型构建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17年第1期。
  • [29]Etkin,Jordan,“The Hidden Cost of Personal Quantification,”,2016,42(6): 967-984.
  • [30]Almalki M.,Gray K.,Martin-Sanchez F.,“Activity Theory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Health Self-Quantifi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2016,18(5): e131-e137.
  • [31]Ruckenstein M.,Pantzar M.,“Beyond the Quantified Self: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a Dataistic Paradigm,”,2017,19(3): 401-418.
  • [32]Simon H.A.,“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1955,69(1):99-118.
  • [33]Tversky A.,Kahneman D.,“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1974,185(4157):1124-1131.
  • [34]Furnham A.,Boo H.C.,“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nchoring Effect,”,2011,40(1): 1-42.
  • [35]Mandera P.,Keuleers E.,Brysbaert M.,“Explaining Human Performance in Psycholinguistic Tasks with Models of Semantic Similarity Based on Prediction and Counting: A Review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2017,92: 57-78.
  • [36]王晓庄、白学军:《判断与决策中的锚定效应》,《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期。
  • [37]王晓庄:《调整与通达:锚定效应心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第11期。
  • [38]张淑惠、陈珂莹:《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财会月刊》2018年第10期。
  • [39]李斌、徐富明、王伟:《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1期。
  • [40]Mcelroy T.,Dowd K.,“Susceptibility to Anchoring Effects: How Openness-to-experience Influences Responses to Anchoring Cues,”,2007,2(1):48-53.
  • [41]马颖、吴陈、胡晶晶:《基于SD-SEM模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信息搜寻行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4期。
  • [42]王二朋、卢凌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偏差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年第2期。
  • [43]Newell,B.R.,& Shanks,D.R.,“Prime Numbers: Anch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Behavior Priming,”,2014,32: 88-108.
  • [44]郑立明:《价格判断估计的锚定效应及其实验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12期。
  • [45]陈仕华、李维安:《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 [46]Strack F.,Mussweiler T.,“Explaining the Enigmatic Anchoring Effect,”,1997,73(3): 437-446.
  • [47]Epley N.,Gilovich T.,“The anchoringandadjustment heuristic: Why the adjustments are insufficient,”,2006,19: 311-320.
  • [48]郭妍、赵文平、张立光:《网络借贷锚定效应理论的实验检验》,《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 [49]Cacioppo J.T.,& Petty R.E.,“The need for cognition,”,1982,42(1): 116-131.
  • [50]Wilson T.D.,Houston C.E.,Etling K.M.,et al.,“A New Look at Anchoring Effects: Basic Anchoring and its Antecedents,”,1996,125(4): 387-402.
  • [51]Lauriola M,Levin I.P.,“Personality Traits and Risky Decision-making in a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Task: an Exploratory Study,”,2001,31(2): 215-226.
  • [52]Jacowitz K.E.,KahnemanD.,“Measures of Anchoring in Estimation Tasks,”,1995,21(11): 1161-1166.
  • [53]邝怡、施俊琦、蔡雅琦、王垒:《大学生认知需求量表的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年第1期。
  • [54]李金德:《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的信效度检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11期。
  • [55]Yu H.,Neal J.A.,Sirsat S.A.,“Consumers' Food Safety Risk Perceptions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Fresh-cut Produce with Lower Risk of Foodborne Illness,”Food Control,2018,86: 83-89.
  • [56]徐洁、周宁:《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4期。
  • [57]Brewer N.T.,Chapman G.B.,“The fragile basic anchoring effect,”,2002,15(1):65-77.

基于锚定效应理论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2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一)文献回顾
    2. (二)研究假设
  • 三 实验设计与方法
    1. (一)实验设计
      1. 1.问卷设计
      2. 2.组织实施
      3. 3.样本特征
    2. (二)方法选择
      1. 1.锚定效应的度量指标
      2. 2.变量设置
      3. 3.模型构建
  • 四 研究结果及分析
    1. (一)锚定效应的存在性检验
    2. (二)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五 研究结论与展望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