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国际一流湾区的经验与借鉴

摘要

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实践经验来看,这三大湾区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边界模糊、高端要素集聚、产业协同分工、优越的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比肩世界三大湾区的国际一流湾区,就必须在湾区深度融合与协同分工上取得新的进展,淡化行政边界突破“玻璃门”,塑造湾区核心功能打破“天花板”,构造协同分工体系渡过“空窗期”,推进制度创新走出“深水区”。

作者

申明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学博士点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入选国家级人才。兼任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咨询专家、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湾区产业经济、国际经济和数字经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零距离时代: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与产业生态重塑》《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粤港澳大湾区访谈录》《粤商崛起》等多部著作,主编出版“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商研究”等系列丛书。主持“产业经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重大、重点及政府课题40余项。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多次获中国智库成果奖和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曾在联合国世界投资论坛、金砖国家学术论坛、中新知识论坛、腾讯生态年会等做主题报告;长期为国家部委和广东省政府提供咨政服务,多次为高盛、安联、阿斯利康、字节跳动、新鸿基、建银国际、新加坡GIC等国际知名企业提供投资顾问服务,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博士班,太平洋岛国高级公务员培训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局处级干部培训班讲授“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自贸区”“数字经济”等课程,培训高层次学员逾万人。
杨永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多次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话题接受香港《大公报》、澳亚卫视、《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和专访;受香港贸发局、香港(广东)商会、广州市政府培训中心、广州海关培训基地等政府部门和商会邀请,主讲解读《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曾赴香港参加全国港澳研究会专题研讨班;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与人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问题调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的对策建议”等委托课题研究工作,主笔完成的多份专题研究报告获得政府部门采纳,部分课题成果刊发于《人民日报·内部参阅》等,相关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Macquarie University进行学术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课题,在SSCI、C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Shen Minghao
Yang Yongco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国际一流湾区的经验与借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6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一流湾区的比较
    1. (一)基本构成: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区别于单核式格局
    2. (二)产出规模:经济总量大,人均产值低
    3. (三)创新实力:百强创新机构稀少,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4. (四)金融发展:深港排名靠前,有待深度融合
  • 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瓶颈
    1. (一)“玻璃门”
    2. (二)“天花板”
    3. (三)“空窗期”
    4. (四)“深水区”
  • 三 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的关键特征与经验借鉴
    1. (一)世界一流湾区的关键特征
      1. 1.湾区内部行政边界相对模糊,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高度自由流动
      2. 2.高端生产要素在核心区高度集聚,形成以圈层扩散为特征的功能外溢
      3. 3.湾区的核心—外围功能布局合理,形成梯度升级和动态演化的竞争优势
      4. 4.营商环境国际化、透明化,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间良性互动,互为促进
    2. (二)世界一流湾区的实践经验
      1. 1.通过协调市场提高要素的自由流动性,突破行政阻碍
      2. 2.打造湾区核心经济功能区,通过高端产业集聚打破“天花板”
      3. 3.构建协同分工的核心—外围圈层,基于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和培育新优势规避“空窗期”
      4. 4.致力于高标准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依托制度创新走出“深水区”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