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城乡基层治理机制:成都市2019年“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现状报告

摘要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城乡基层治理机制,以系统治理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机制,不仅在全国起步较早,还积累了相应的治理经验。本研究聚焦“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机制的执行现状,通过面向成都市城乡居民的问卷调查,对该机制的运行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并寻找规律。研究发现,共享指数呈现由关注“公共服务”向关注“公共安全”转型升级的特征;共建指数呈现公共治理格局达成、社区活动新民生不足的特征。共建共享方面,“共建力”弱于“共享值”,共建共享指数呈“反圈层”格局。治理内在机理方面,以党建为根本引领,“三治”的影响不一;党建指数方面,基层党建基础全面夯实,信息公开成为阶段性短板;“三治”指数方面,自治激活政治效能感,且大幅高于德治、法治。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城乡基层治理机制:成都市2019年“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现状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1. (一)溯源:成都社区治理发展的简要历程
    2. (二)深描:大样本基础上的评价与分析
  • 二 实证求索
    1. (一)共享评价指数:由关注“公共服务”向关注“公共安全”转型升级
      1. 1.群众表达: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安全感,公共安全制约群众获得感
      2. 2.群众感受:“幸福成都”“安全成都”实至名归,“获得成都”尚欠火候
    2. (二)共建评价指数:公共治理格局达成,社区活动地气不足
      1. 1.公共治理:从群众意愿到群众行动的“双达成”
      2. 2.社区活动:社会吸纳力有待强化,还需更接地气
      3. 3.自治认识:社区的政治功能已“入脑入心”
    3. (三)共建共享格局:“共建力”弱于“共享值”,共建共享指数呈“反圈层”格局
      1. 1.共建共享指数呈现“反圈层”格局
      2. 2.“共建力”明显弱于“共享值”
    4. (四)治理内在机理:以党建为根本引领,“三治”的影响不一
      1. 1.党建领航——成都群众共建共享目标达成的根本引擎
      2. 2.城市品德——成都群众共建共享目标达成的第二内驱
      3. 3.自治法治——社区(村)治理的“结构性位置”:自治稳健,法治较弱
    5. (五)党建指数:基层党建全面夯实,信息公开成为阶段性短板
      1. 1.总体分析:群众组织归属感极强,阶段性工作短板浮现
      2. 2.分项描述:城乡居民评价中的党建图景
    6. (六)“三治”指数:自治激活政治效能感,且大幅高于德治、法治
      1. 1.“三治”激活群众政治效能感的成效
      2. 2.自治图景:高度自治秩序中的成都社区——制度、服务、意识
      3. 3.法治图景:群众法治基础已然建立,法治意识尚需进一步提升
      4. 4.德治图景:以党政为中心的社会信任差序格局形成
  • 三 结论与启示
    1. (一)社区治理格局已经形成,社区活动整合力尚需进一步加强
    2. (二)治理成效呈“反圈层”特征,城乡社区治理进入全面推动、均衡发展之新阶段
    3. (三)成都治理机制的内在脉络逐渐清晰化,党建引领“三治”共同发力的格局正在建立
    4. (四)基层党建全面夯实,成都进入基层党建弥补阶段性短板新时期
    5. (五)“三治”成效有差异,需通过提升法治、德治水平进一步激发群众政治效能感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