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民事电子送达的实践困境与规范进路

摘要

2012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正式从立法层面确立了电子送达的法律地位。作为一种新兴送达方式,电子送达被认为是提升司法效能、破解“送达难”的重要手段。但受制于制度设计、数据衔接、技术瓶颈、资金保障等因素,电子送达存在“找不到”“送不到”“送达有效性存疑”等问题,尚不能有效满足司法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优化空间。本文立足当前电子送达的司法实践现状,并结合各地法院出台的电子送达规范性文本,从规范性文本视角分析梳理电子送达存在的实践问题,以期提出符合司法规律的规范进路。

作者

刘文添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法官助理。
Liu Wentia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民事电子送达的实践困境与规范进路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0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电子送达的司法实践现状
    1. 1.专属平台送达
    2. 2.短信送达
    3. 3.电子邮箱送达
    4. 4.即时通信软件送达
  • 二 电子送达存在的实践问题
    1. (一)送达标准缺乏统一
    2. (二)送达程序衔接不畅
    3. (三)救济程序有待完善
    4. (四)案件适用范围各异
  • 三 电子送达效用有限的原因剖析
    1. (一)送达主体对程序风险的规避共识
    2. (二)电子送达涉及较多的当事人隐私
    3. (三)电子送达需以“经当事人同意”为前提
    4. (四)电子送达平台建设项目费用差异较大
  • 四 电子送达效能释放的规范进路
    1. (一)正确把握电子送达规范制定的三个原则
      1. 1.注重诉讼价值衡平原则
      2. 2.注重技术边界原则
      3. 3.注重信息安全保护原则
    2. (二)送达效能发挥的优化向度
      1. 1.明确电子送达细则
      2. 2.统一电子送达标准
      3. 3.重塑电子送达启动条件
      4. 4.设置电子送达异议程序
      5. 5.完善推广全国统一新型送达平台
  • 结语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