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模式

摘要

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体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走融合发展道路是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拓展产业边界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特征是技术引领下的创新发展,同时二者还需要满足发展质量、综合竞争力、需求变动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在“两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产业形态与竞争格局、产业集聚升级、生活性服务的消费传导等内容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创新、投入、产出、需求和区域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模式也蕴藏其中。为推进“两业融合”的深度发展,在尊重市场供需选择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政府需要在扶持重点融合领域、捋顺工作机制和规范市场准入规则、培养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和人才体系建设方面精准发力。

作者

丰晓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与民族旅游。
徐紫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休闲经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陈宝明:《世界先进制造业创新与发展趋势及其启示》,《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年第5期。
  • [2]褚勇钦、施梁亮:《数字经济下产业融合创新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2期。
  • [3]丰晓旭、徐紫嫣:《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经济参考报》2020年8月11日。
  • [4]霍景东、夏杰长:《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0期。
  • [5]李仪、张婷、贾琦豪、耿亚男:《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酒店业与文创业的融合模式研究——以首旅酒店为例》,《特区经济》2020年第8期。
  • [6]李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经济界》2019年第2期。
  • [7]刘奕、夏杰长、李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7期。
  • [8]倪红福、夏杰长:《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及其与制造业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 [9]谭洪波、夏杰长:《协调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2日。
  • [10]谭洪波、郑江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滞后并存之谜——基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9期。
  • [11]王一鸣:《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国》,载何立峰主编《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 [12]夏杰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光明日报》2019年6月4日。
  • [13]夏杰长:《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举》,《人民日报》2015年5月21日。
  • [14]夏杰长:《推动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双融双赢》,《经济参考报》2017年9月4日。
  • [15]夏杰长、李勇坚、刘奕、霍景东:《迎接服务经济时代来临——中国服务业发展趋势、动力与路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 [16]肖文、樊文静:《产业关联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于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的研究》,《经济学家》2011年第6期。
  • [17]谢巧生:《如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经济日报》2019年10月14日。
  • [18]杨仁发:《产业融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19]殷风:《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 [20]殷醒民:《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的战略选择:产品技术还是产业技术?》,《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 [21]于刃刚等:《产业融合论》,人民出版社,2006。
  • [22]原毅军、郭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家》2018年第5期。
  • [23]张月友:《中国的“产业互促悖论”——基于国内关联与总关联分离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 [24]赵昌文、许召元、朱鸿鸣:《工业化后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6期。
  • [25]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
  • [26]〔日〕植草益:《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 [27]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28]Dosi,G.,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London:Pinter Publishers,1988).
  • [29]Rosenberg,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3,1963:414-553.
  • [30]Sahal,D.,“Foundations of Technometric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7(1),1985:1-37.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模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理论依据
  • 二 文献述评
    1. (一)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内涵界定
    2. (二)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提升作用
    3. (三)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 三 “两业融合”的主要目标
    1. (一)在“两业融合”中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2. (二)在“两业融合”中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四 “两业融合”的主要模式
    1. (一)创新驱动型融合
    2. (二)投入互促型融合
    3. (三)产出互补型融合
    4. (四)需求联动型融合
    5. (五)集群互助型融合
  • 五 “两业融合”的表现形式
    1. (一)服务型制造
    2. (二)生产性服务专业化、社会化
    3. (三)服务衍生制造
  • 六 “两业融合”面临的困难
    1. (一)融合深度不够,创新力度不足
    2. (二)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协同性较差
    3. (三)适应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滞后,政策配套难以落地
    4. (四)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融合型企业相对较弱
    5. (五)融合型人才总量不足,区域分布差异明显
  • 七 政策建议
    1. (一)聚焦重点融合领域,构建精准扶持“政策工具箱”
    2. (二)研判创新应用趋势,拓展融合空间
    3. (三)制定有助于“两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有关规则
    4. (四)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激活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5. (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融合人才体系建设,储备优质人力资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