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突发公共事件中自媒体的公共性向度

摘要

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突发性的公共事件逐渐成为常态,这就需要更好的社会应对。随着自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更加深入,公共性的向度成为衡量其社会效用的一个重要表征。通过信息拼接、社会动员、情绪调适与记忆建构等方面的公共性实践,自媒体呈现出良好的社会效应。公共性也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媒体的重要维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张志安、陈子亮:《自媒体的叙事特征、社会功能及公共价值》,《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9期。
  • [2]於红梅:《从We Media到自媒体:一个概念的知识考古》,《新闻记者》2017年第12期。
  • [3]许鑫:《传媒公共性:概念的解析与应用》,《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5期。
  • [4]曾繁旭、王宇琦:《传媒创业语境下的传媒公共性:困境、张力与前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7期,第130~137页。
  • [5]喻国明:《微博辟谣是个伪命题》,《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1月6日,第12版。
  • [6]龙太江:《社会动员与危机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 [7]岳璐、袁方琴:《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网络动员的基本态势与运作机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4期。
  • [8]杜骏飞:《突发性灾难事件与中国公民社会形态的演进——汶川地震的传播社会学分析》,《新闻与传播评论》2009年卷。
  • [9]〔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译,华夏出版社,1989。
  • [10]〔法〕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郑若麟译,世纪出版集团,2008,第92页。
  • [11]崔斌:《作为社会协调机制的网络谣言》,《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0期。
  • [12]陈国战:《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网络谣言》,《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6期。
  • [1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54页。
  • [14]宁可:《史学理论研讨讲义》,鹭江出版社,2005,第114页。
  • [15]葛兆光:《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读书》1998年第1期。
  • [16]Alla Megill. Grand Narrative and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Frank Ankersmit and Hans Kellner,eds. A New Philosphy of Histor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152-153.
  • [17]潘忠党:《序言:传媒的公共性与中国传媒改革的再起步》,《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年第6期。

突发公共事件中自媒体的公共性向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