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关键问题分析

摘要

我国2020年和2030年减缓气候变化量化国际承诺指标的范围均为二氧化碳(CO2)。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与CO2排放核算相关的新问题出现。这里选择我国CO2核算范围、CO2核算与监测以及浓度反演方法的关系、CO2排放的“中和”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对于CO2核算范围,从满足清单编制原则角度看,应逐步提升方法论,明确区分燃料燃烧和“非能源利用”排放;从国内考核和国际履约角度看,应二者并重,不宜将原料用能和排放排除在考核和履约范围之外,否则将带来负面影响,特别会影响未来碳中和进程。连续排放监测和基于浓度的反演方法,一定时期内对CO2排放核算是有益的补充和验证,但不宜将其视为核算方法的替代手段。人为碳排放必须由人为碳汇来中和,片面夸大碳汇范围和数量将使目前大量上马的高碳项目面临长期资产搁浅风险,可能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较大冲击。

作者

朱松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减缓气候变化政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关键问题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4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CO2核算基本方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CO2核算关键问题梳理
    1. (一)CO2主要排放源和核算方法论简述
    2.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CO2排放核算关键问题
  • 二 我国能源消费CO2排放核算范围分析
    1. (一)核心问题:能源消费中的“非能源利用”
    2. (二)履约CO2排放核算口径改变的影响分析
      1. 1.严格区分燃料和原料用能排放有利于提高国家清单的质量
      2. 2.将原料用能排放排除可能降低我国NAMAs目标的实现和超额程度
      3. 3.将原料用能排放排除将进一步模糊对原料用能CO2排放的认识
      4. 4.排除原料用能排放影响国际形象,同时为碳中和愿景目标实现带来更大挑战
  • 三 CO2监测和核算之争、浓度反演和核算之争
  • 四 CO2排放的“中和”
  • 五 结论和对策建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