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现代性与文明的变迁

关键词

作者

张旅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理论研究室主任。从事社会理论以及现代化理论研究工作,擅长文化与社会现代化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1975,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1963,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2009,《资本论》第1卷,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958,人民出版社。
  • 《列宁全集》第24卷,1990,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1961,人民出版社。
  • R.斯威德伯格,2003,《经济学与社会学》,商务印书馆。
  • S.贝斯特、D.科尔纳,2002,《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
  • F.布罗代尔,1997a,《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
  • F.布罗代尔,1997b,《资本主义的动力》,三联书店和牛津大学出版社。
  • F.布罗代尔,2003,《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A.吉登斯,2000,《第三条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可参阅J.C.亚历山大《世纪末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和N.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S.P.亨廷顿,200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一部分,新华出版社。
  • M.曼,2002,《社会权力的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 R.斯达克等,2004,《信仰的法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F.P.G.基佐,1998,《欧洲文明史》,商务印书馆。
  • 列夫钦柯,1959,《拜占廷简史》,三联书店。
  • B.罗素,1982,《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商务印书馆。
  • B.罗素,1982,《自由与组织》,载田汝康、金重远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
  • B.罗素,1981,《西方哲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 N.埃利亚斯,1998,《文明的进程》(第一卷),三联书店。
  • N.埃利亚斯,1999,《文明的进程》(第二卷),三联书店。
  • K.曼海姆,2002,《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三联书店。
  • E.W.萨义德,1999,《东方学》,三联书店。
  • W.莫里森,2003,《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 托克维尔,1992,《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
  • E.盖尔纳,2002,《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 雅斯贝尔斯,1982,《人的历史》,载《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
  • T.欧文,1998,《古典思想》,辽宁教育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
  • F.道森,1989,《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
  • R.柯林斯,2004,《哲学的社会学》,新华出版社。
  • P.安德森,2001,《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上海人民出版社。
  • 由嵘主编,2000,《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 L.达维德,1984,《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
  • Q.斯金纳,2002,《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商务印书馆。
  • 黑格尔,1981,《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 C.A.比尔德,1982,《经济集团和国家结构》,载《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
  • S.M.李普塞特,1995,《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
  • P.L.贝格尔,1991,《神圣的帷幕》,上海人民出版社。
  • B.克罗齐,1982,《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
  • 保罗·肯尼迪,1989,《大国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
  • 朱宁等著,2000,《变乱中的文明:霸权终结与秩序重建(公元1000~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A.弗兰克,2000,《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
  • N.斯马特,2004,《世界宗教》,北京大学出版社。
  • S.C.埃利奥特,1982,《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 J.M.布劳特,2002,《殖民者的世界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E.R.塞维斯,1991,《文化进化论》,华夏出版社。
  • R.达尔,1999,《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和牛津大学出版社。
  • 苏国勋,1988,《理性化及其限制》,上海人民出版社。
  • M.韦伯,1988,《理解人类行为的社会学》,转引自R.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
  • M.韦伯,2004,《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 F.帕金,1987,《马克斯·韦伯》,四川人民出版社。
  • F.詹明信,1997,《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
  • F.杰姆逊、三好将夫,2002,《全球化的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
  • R.罗伯森,2000,《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2002,《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
  • I.伯林,2002,《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
  • J.希克,1998,《宗教之解释》,四川人民出版社。
  • 小约瑟夫·奈,2002,《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 N.多德,2002,《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夏光,2003,《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L.罗伯逊,2002,《西方视角下的全球性》,载王宁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 里斯本小组,2000,《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
  • Durkheim,E. 1993. On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New York:The Free Press.
  • Eisenstadt,S.N. 1973. Tradition,Change and Modernity.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 Eisenstadt,S.N. 1982.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Empire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 Eisenstadt,S.N. 1986(ed). The Origins and Diversity of Axial-Age Civilizations. Albani,NY:SUNY Press.
  • Faubion,James D. 1993. Modern Greek Lessons:A Primer in Historical Constructivis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Fukuyama,F. 1992.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New York:The Free Press.
  • Giddens,A. 1982. Sociology:A Brief but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Macmillan.
  • Giddens,A. 1994. “Living in Post-Traditional Society.” pp.56-109,in U.Beck,Giddens and S.Lash,Reflexive Modernization:Politics,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 Cambridge:Polity.
  • Jaspers,Karl. 1953.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 Jones,E.L. 1981. The European Miracle. 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arsons,T. 1969. Politics and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Free Press.
  • Parsons,T. 1977. The Evolution of Societies.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ackson Toby.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 Saunders,J.J. 1987. A History of Medieval Islam. 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 Siedentop,L. 1994. Tocquevill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Sombart,W. 1976. Why is there no Soci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M E Sharpe.
  • Sternberg,Y. 2001. “Modernity,Civi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Eliezer Ben-rafael and Yitzak Sternberg(ed). Identity,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Leiden;Boston;Koln:Brill.
  • Tu Weiming. 2001. “‘Confucian’East and Modernity” in Identity,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by Eliezer Ben-rafael and Yitzak Sternberg(ed). Leiden;Boston;Koln:Brill.
  • Wallerstein,E. 1979. “Modernization:Requiescat in pace.” in Wallerstein(ed).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32-137.
  • Weber,M. 1946. 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Weber,M. 1947.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al Organization. New York:Free Press.
  • Weber,M. 1961. General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Collier Books.

现代性与文明的变迁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0.9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作为人类共享与多样性文明的现代性
    1. 一 现代性:一种人类共享的新型文明
      1. (一)现代性是一种新型文明
      2. (二)现代性是一种共享性文明
      3. (三)作为一种新轴心时代文明的西方文明
    2. 二 现代性:文明的差异和多元性
      1. (一)多样性与文化差异
      2. (二)作为现代性变异的东方文明
    3. 三 现代性:文明的内在张力与消解
    4. 四 小结
  • 第二节 宗教极端主义与文明的冲突
    1. 一 文明冲突的历史演变
      1. (一)前现代文明冲突
      2. (二)现代文明冲突
    2. 二 原教旨主义与文明的冲突
      1. (一)主要宗教的文化取向
      2. (二)现代宗教原教旨主义
  • 第三节 文化取向的变迁与文明的共生
    1. 一 前现代的文明共生
    2. 二 殖民主义的文明生态模式
      1. (一)古典均势的丧失与不平等的国际体系的形成
      2. (二)殖民者的文明生态模式
    3. 三 冷战与文明共生
    4. 四 后现代和后传统(后殖民)时代的文明共生
      1. (一)后现代与后传统时代的社会特征和趋同性
      2. (二)全球多元主义格局下的文明共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