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审前程序改革

关键词

作者

兰跃军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审前程序改革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4.5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
    1. (一)我国审前程序诉讼构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只有控辩两方组合,缺乏中立的裁判方,导致控辩严重失衡
      2. 2.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和侦查救济缺乏中立性、超然性
      3. 3.强制性诉讼行为和公民权利保障缺乏司法授权、司法审查与司法救济
      4. 4.审前返还涉案财物缺乏正当法律程序
    2. (二)我国法院进入审前程序实行司法控制的法理分析
      1. 1.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2. 2.公检法“分工配合制约”原则
      3. 3.刑事诉讼职权原则
    3. (三)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的基本思路
      1. 1.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概念与特征
      2. 2.审前程序诉讼化的主要内容
      3. 3.审前程序诉讼化的律师参与
      4. 4.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检察监督
  • 二 合理定位侦诉审辩关系
    1. (一)服务与引导的侦诉关系
    2. (二)隔离与制约的侦审关系
    3. (三)对抗与协作的侦辩关系
    4. (四)合作与对抗的诉辩关系
    5. (五)分离与制衡的诉审关系
    6. (六)制约与合作的审辩关系
  • 三 改革刑事立案制度
    1. (一)刑事立案的本质与功能
    2. (二)刑事立案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立案条件欠缺科学性
      2. 2.立案监督缺乏刚性效力
      3. 3.立案纠纷缺乏司法救济途径
    3. (三)俄罗斯刑事案件的提起制度及启示
      1. 1.统一的提起刑事案件的决定机制
      2. 2.科学的提起刑事案件的审查机制
      3. 3.健全的拒绝提起刑事案件的司法救济程序
    4. (四)改革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基本思路
      1. 1.立案前初查:从调查到侦查
      2. 2.立案审查标准:从实质到形式
      3. 3.立案监督效力:从柔性到刚性
      4. 4.立案纠纷解决:从行政到司法
  • 四 恢复侦查预审程序
    1. (一)中国语境下侦查预审的内涵
    2. (二)侦查预审程序的功能定位
      1. 1.核实证据材料
      2. 2.统一证据标准
      3. 3.听取律师意见
      4. 4.排除非法证据
      5. 5.监督制约侦查
    3. (三)“以审判为中心”恢复和重构侦查预审程序
      1. 1.预审的主体
      2. 2.预审的程序
      3. 3.预审的效力
      4. 4.预审的救济
  • 五 完善案卷移送制度
    1. (一)案卷移送的历史演进与司法实践
    2. (二)案卷移送、法官预断与庭审形式化
    3. (三)完善案卷移送制度的正当途径
      1. 1.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案卷移送制度并非1979年的简单“轮回”
      2. 2.201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案卷移送制度运行环境的优化
  • 六 规制刑事案件审前报道
    1. (一)刑事案件审前报道的双重属性
    2. (二)刑事案件审前报道的失范
      1. 1.有悖无罪推定原则,导致“未审先判”
      2. 2.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
      3. 3.导致“媒体审判”
      4. 4.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
    3. (三)刑事案件审前报道对“以审判为中心”的影响
      1. 1.对侦查取证的影响
      2. 2.对法官审判的影响
      3. 3.对陪审员陪审的影响
      4. 4.对证人作证的影响
    4. (四)刑事案件审前报道的法律规制
      1. 1.立法确认无罪推定原则,审前报道必须严格遵守
      2. 2.审前报道内容应当合理限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3. 3.公安、检察机关应当重视内部的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及时主动地通过官方渠道公布刑事案件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需要
      4. 4.审前报道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导致案件在审判前受到新闻媒体的偏见报道,以致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追究刑事诉讼法律责任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