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新书速递 | 《不平等的形成:日本社会的差异、分层和公正》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2-01 10:42   浏览量 10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31

一月

星期二

可以说在现代日本,对于不平等,人们会抱有强烈的不公正感,同时,希望缩小不平等的标准主要基于必要性。


—— 《不平等的形成:日本社会的差异、分层和公正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不同的分界线相继产生,这些分界线相互交叉,使得不平等结构呈现错综复杂的状态。《不平等的形成:日本社会的差异、分层和公正》是从具体且多方位的视角分析现代社会中分层、不平等以及差异问题的最新著作。


全书的构成

本书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汇集了基于实证研究探讨社会差异形成机制的相关论文。其中,实证研究不仅限于统计分析,还包括广义上的事例研究、历史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与此相对,第二部分通过制度分析、数理模型等方法继续阐释差异与不平等形成机制,也汇集了不平等产生原因之一——教育的相关论文。最后两章则致力于解决由上述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公平问题。

第1章(佐藤嘉伦)提到了现代日本越发突出的正规雇佣与非正规雇佣之间的差异问题,并理论性地阐明了其形成机制。佐藤从工资差异、流动壁垒以及婚姻状态这几点系统性地分析了现代日本的正规雇佣与非正规雇佣的差异,并论述了这一差异的产生背景与战后日本的“雇佣-福利制度”有关,该制度强调企业代替国家承担雇佣保障和福利保障。在该制度下,“正规雇佣”这一身份成为享受两大保障的前提条件。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和非正规雇佣限制的放宽使得正规雇佣规模缩小,非正规雇佣者增加,而由于上述制度仍在维持运转,便产生了非正规雇佣者被迫遭受社会各种排斥的现状。文中指出,制度与现实的隔阂给非正规雇佣者带来了困难,颇为耐人寻味。

第2章(木村敏明)列举了多民族国家印度尼西亚的事例,论述了其伴随着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差异现状,并分析了这些现状表现为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原因。木村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后印度尼西亚的基尼系数,并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与各时代和地域的历史特征结合起来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木村列举了一系列事例,阐释了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社会暴乱的原因,并指出当地人认为“我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某些人(某些宗教信徒)掌握了我们的经济命脉”。这些都是体现不同地域文化脉络下社会差异的实例。

第3章(永吉希久子)关注社会制度与差异、阶层固化的关系,以失业人员的社会排斥为例进行了相关探讨。失业不仅导致人们经济上的贫困,还会减少获取社会服务的渠道,甚至会带来社会关系疏远、社会活动减少等不利影响。永吉将这些不利影响概括为“社会排斥”,在此基础之上,将其形成机制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展开考察。具体而言,她列举了日本和瑞典这两个可以对比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分析制度差异对失业人员的社会排斥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永吉指出,从分析结果来看,在面对特定阶层雇佣保护政策的情况下,原本为了改善失业者经济条件的社会救济政策未必能消除其社会排斥;同时,失业,特别是长期性失业对失业者的社会性排斥有着无法从经济角度消除的影响。

第4章(下夷美幸)提到了日本单亲母亲家庭存在的贫困问题,并将其与英国单亲母亲的情况相比较,从政策层面探讨了该问题形成的机制。下夷指出,日本的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男主外”模式建立的,因此这些政策都将父亲设定为抚养人。另外,从单亲母亲福利政策和养育费政策的具体内容可看出,政策对母亲工作的支援以及对父亲养育费的收取都存在缺陷,也未对孩子抚养人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基于此,她认为对“男主外”模式制度的倾斜和责任再分配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单亲母亲家庭的贫困。

第5章(竹中步、石田贤示、中室牧子)考察了在日移民的经济性流动与阶层固化问题。竹中等人指出,“同化理论”作为以往日本关于移民政策和学术讨论的基石,其前提是“正向同化”,即移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随着移民群体与本地社会的融合而得到提升。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移民群体适应本地社会不一定会带来工资的上涨,甚至反而出现“负向同化”现象。竹中等人基于在日移民统计调查,指出在日本社会中,“负向同化”模型是解释移民特别是欧美裔移民经济性流动问题的重要模型,同时还指出,海外教育以及在海外获得的外语技能等人力资本对移民的地位获得起着重要作用。

第6章(辻本昌弘)提到了移民为融资而结成的互助会,论述了少数群体应对困难的方法。互助会通过在定期例会上让参与者缴纳月费而集资,筹集到的资金将轮流支付给指定成员。因此,互助会希望尽可能确保多数人员参加,但也有必要排除存在不交钱等情况的惹是生非者。辻本指出,为了摆脱此类情况,互助会完善了组织结构,形成了巩固基盘、杜绝失效情况发生的循环型构造,此外还通过各种方法,维系群体内互助关系。研究互助会的意义不在于照搬这种方法,而在于通过学习总结他人的事例,创造性地提出克服自身困难的方法。

第7章(今井顺)是社会不平等形成的制度分析。今井基于历史脉络,摸索雇佣关系在现代社会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同时指出现代社会的雇佣关系是政府(国家)、雇佣者以及劳动者(工会)之间交涉形成的产物,劳动力市场制度、法律是雇佣关系形成的重要元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非正规雇佣者被排斥在“产业市民权”之外的问题。战后日本雇佣关系所孕育出来的正规雇佣者,是享有这一权利的主体。他特别指出,2008年修订的《短期雇佣劳动法》表面上对正规雇佣者和非正规雇佣者一视同仁,实则存在问题,即非正规雇佣者如果不履行与正规雇佣者同等的义务,就无法获得与其相同的权利。这一思考意味深长。

第8章(滨田宏)利用数理模型,就地域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的机制进行了说明。滨田从逆向思维出发,认为不是宏观层面的不平等影响了个人的意识(主观幸福感),而是个人意识的融合定义了宏观层面不平等的程度。而且,他以伊萨基的相对剥夺感模型为根据,从理论上将地区的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相结合。

第9章(泷川裕贵)主要分析了作为不平等研究核心话题之一的收入不平等。泷川通过对数方差将收入不平等分解成年龄、职业阶层、雇佣形态、工作地点的规模、学历5个因素,观察了1995~2005年收入不平等的变化情况,接着通过方差函数回归,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尽管分析的结果各式各样,但可以看出受雇人员、大型企业职员、政府机关工作者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稳步扩大的趋势。

第10章(松冈亮二)以高中生为对象,分析了学生特性与学校特性对于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影响。他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数学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性别作为衡量学生特性的指标,用学校排名、学校类型(普通高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公立或私立以及城市规模作为衡量学校特性的指标。关于课外学习活动,松冈将参加课外班、参加补习班、是否进行数学学习以及是否进行提升学习能力的学习作为衡量指标。尽管分析结果存在差异,但从其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排名以及是否为普通高校等因素会影响课外学习能力。

第11章(中室牧子)分析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对受教育程度,甚至是收入的影响。中室认真总结了该课题已有研究中的方法论相关问题后,运用自己收集的双胞胎数据,分析了学生出生体重对初三时的成绩、受教育年限和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学生出生体重对初三时的成绩有所影响,但对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无影响。但是,学生初三时的成绩对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有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出生体重以初三时的成绩为媒介,影响着受教育年限和收入。

第12章(秋永雄一、滨本真一)通过博弈论,分析了在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额制度废除的情况下,自治体的教育投资水平会如何发生变化的问题。秋永与滨本将橘木-松浦模型普遍化,指出了义务教育费的国库负担率越高,都道府县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就越高的现象。

第13章(川岛申佳、大渕宪一)分析了人们的公正感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川岛和大渕指出,公正感研究要从宏观公正感和微观公正感这两大层面进行考虑。其中宏观公正感是人们关于社会整体状态的判断,而微观公正感是人们基于个人的判断。社会阶层越低的人,越能感受到自己没有得到与自身相符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终章(大渕宪一)根据前面章节的论述,将关注点放在了阻碍差距缩小的心理因素上。大渕从公平世界信念、制度正当化以及互补世界观这几方面论述了即使存在差异,人们也甘于接受现状的心理机制,并指出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群也存在这样的心理障碍。他还指出,主张致力于缩小差距的社会运动和政策应当考虑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最后他认为,基于必要性的不公平修正,是缩小现代日本社会差异的焦点所在。


佐藤嘉伦、木村敏明

(节选自本书导言部分,有删减)




不平等的形成:
日本社会的差异、分层和公正
[日]佐藤嘉伦 [日]木村敏明 编 著
叶茂鑫 等 译
ISBN:978-7-5228-0758-4
2022年12月出版


作者简介

[日]佐藤嘉伦,1957年出生于东京市,1987年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获博士(文学)学位,现在日本东北大学杰出教授,研究方向行为科学、社会学。


[日]木村敏明,1965年出生于神奈川县,1999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获博士(文学)学位,现在日本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宗教学、宗教人类学。


译者简介

叶茂鑫,日本东北大学社会学博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风险与治理、组织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等。


书籍目录

序言

佐藤嘉伦


导言  社会分层与不平等

——差异的产生机制

佐藤嘉伦、木村敏明

1.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研究中心制度

2.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研究中心的活动

3.本书的要旨与构成


第一部分  各种各样的分割线

——不平等的诸种形态


第1章  正规雇佣与非正规雇佣

——日本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佐藤嘉伦

1.非正规雇佣存在什么问题?

2.正规雇佣者与非正规雇佣者间的诸多不平等

3.日本雇佣-福利制度演变背景下的正规雇佣与非正规雇佣

4.非正规雇佣面临的社会排斥


第2章  多民族国家的不平等

——印度尼西亚的差异问题

木村敏明

1.多民族国家印度尼西亚

2.印度尼西亚差异的诸般表现

3.被解读为民族、宗教问题的社会差异

4.为了实现共存


第3章  制度产生的不平等

——从日本和瑞典的比较说起

永吉希久子

1.制度是使社会阶层化的装置

2.日本和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3.失业会带来社会排斥吗?

4.不平等和制度


第4章  从家庭政策看待不平等

——聚焦于单亲母亲家庭

下夷美幸

1.存在孩子抚养问题的单亲母亲家庭贫困

2.母亲的就业与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3.单亲母亲福利政策

4.养育费政策

5.家庭政策与单亲母亲家庭的贫困问题


第5章  移民如何走向成功

——在日外国人的经济融合

竹中步、石田贤示、中室牧子

1.在日外国人的同化和经济融合

2.移民是如何成功的?

3.数据和分析方法

4.统计分析的结果

5.在日外国人的同化与成功


第6章  少数群体与不平等

——在困境中生存的方法

辻本昌弘

1.在困境中生存

2.日裔互助会

3.参加者的选拔

4.熟人关系

5.方法、创造、传递


第二部分  理论构建与政策建议

——努力阐明并缩小差异


第7章  制度与社会不平等

——从雇佣关系理论视角出发

今井顺

1.不平等研究的课题

2.社会制度及其场域

3.雇佣关系场域

4.雇佣关系发展与不平等结构

5.雇佣-福利制度论


第8章  基于数理模型分析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

滨田宏

1.地区的不平等会降低个人幸福感吗?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个体的剥夺与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4.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第9章  现代日本的收入不平等

——关注原因的多维度特征

泷川裕贵

1.对于收入不平等的疑问

2.群体间不平等和群体内不平等

3.通过对数方差对不平等的因素进行分解的方法

4.利用SSM数据进行不平等的分解

5.通过SSM数据考察收入不平等的形成要因和变化

6.方差函数回归分析

7.收入不平等的走向


第10章  学习能力与高校分层结构

——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不平等分析

松冈亮二

1.社会分层与学习能力的关联

2.日本的高中制度

3.学习能力与学习活动的关联

4.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

5.学习能力与高中分班决定的学习活动

6.基于学习能力的教育不平等


第11章  学龄前儿童健康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用经济学方法分析

中室牧子

1.学龄前儿童的健康为什么重要?

2.实证研究中的因果推论问题

3.使用非实验数据的实证研究

4.使用实验数据的实证研究

5.使用日本数据的研究


第12章  教育地区差异的政策科学性分析

——以义务教育教员的工资为例

秋永雄一、滨本真一

1.针对义务教育费用的争论

——“出了钱就要管”vs.“只出钱不用管”

2.橘木-松浦模型的独创性与修正

3.向N人博弈的普遍化模型扩大

4.向教育投资或不投资的自治体

——实证性讨论的初探

5.如何切断人口流出与财政能力低下的恶性循环


第13章  不平等与公正感

川岛申佳、大渕宪一

1.日本人与公正观

2.公正感与社会阶层

3.公正感的作用

4.日本人的公正观

——总结与任务


终章  寻求更加美好的社会

大渕宪一

1.社会差异理论

2.阻碍差异缩小的社会因素

3.阻碍差异缩小的心理因素

4.面向不平等的缩小

——从必要性标准来看待不公正


后记

索引

作者简介

译后记





推荐阅读:社会研究新视野丛书


数字技术与新社会秩序的形成

[韩]金文朝 [韩]金钟吉 著
柳京子 张海东 译
[韩]芮东根 译校

2018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3166-7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影响下,一种异质社会——数字社会——在韩国出现,并导致社会的很多领域发生变化。网络交流不断扩张,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形成;企业组织和企业文化遭遇挑战;社会不平等格局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作者不但描述了其特征,而且分析其可行性和条件。对于同样身处网络社会的中国,韩国数字化社会的出现及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值得我们去关注,并未雨绸缪地采取措施避免其数字化社会的负面影响。


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 ?(第四版)

[美]厄尔·怀松(Earl Wysong) [美]罗伯特·佩卢奇(Robert Perrucci) [美]大卫·赖特(David Wright) 著
张海东 等译

2019年7月出版

ISBN:978-7-5201-5000-2

《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第四版)介绍了新阶级结构和不平等的社会学,它追问美国梦是否已经逐渐消逝。这部力作揭示出美国阶级不平等如何以及为何扩大、加剧并变得比以往更加根深蒂固。第四版已经经过全面修订和重新组织,包括一个概述了核心主题的新引言,以及几个涵盖更广泛主题的较短章节。新资料涉及对“大衰退”及其持续影响的讨论、中产阶级的消亡、不断上升的大学成本和不断增加的学生债务、电子媒体在塑造人们对阶级的看法方面的作用等。


推荐阅读:新书 | 《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第四版)》


21世纪英国的社会阶级

[英]迈克·萨维奇(Mike Savage) 等著
袁博 等译

2021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8271-3

英国阶级大调查的分析显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划分21世纪英国社会阶级的三种资本类型,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关键不在于个体在某一时刻拥有多少资本,而在于这样的资本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给个体带来了多少累加性优势,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社会阶级。本书全景展示了21世纪英国的教育不平等和空间不平等,解释了螺旋式上升的不平等水平如何重构英国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流动,并导致顶层精英阶层和底层不稳定无产者的阶级分化,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消亡。


推荐阅读:『群·学』新书速递 | 英国的新“普通”精英





策划:lzh

编辑:lzh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rmsep4 on pixabay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