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新书速递 | 把不要的东西放在二手商店,它们会去哪儿?
来源: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1-12-13 浏览量 1805





649.jpg


钻石即使经过典当,也绝不会变成垃圾。 


—— 莱昂纳德·科恩






在南霍顿路与东高尔夫路的交叉路口,有一家古德维尔二手回收机构的店铺。该机构的捐赠接收处前,许多车辆正在排队等待捐赠,接下来轮到一辆蓝色本田CX7A。一位40 多岁的褐发女人缓缓进入人们的视线,她身穿黄色宽松T恤、黑色瑜伽裤,正在接听电话。她的车后面还跟着三辆小汽车和两辆皮卡,但是她看起来却不慌不忙的。


“把速冻快餐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两分钟。”她一边说,一边慢悠悠地走到车身另一侧的后车门旁。“对,两分钟。”她又说了一遍,并慢悠悠地打开后车门。


服务人员迈克· 梅勒斯站在她身旁,他现年57 岁。迈克· 梅勒斯弯腰,把身子探进车后座,拉出一个白色大垃圾袋,里面看上去塞满了衣服。接着,他把袋子放到一辆两层灰色手推车的上层架子上,随后又往车里探了探身子,拿出一个熨衣板和一对塑料鹿角。“谢谢您的捐赠。”他说。


女人放下手机,并放低了说话的音量。“本来我们正在西拉莫拉多那边的社区,搞一场家庭旧货出售会。”她脸上带着会意的微笑,就像在说什么劲爆的消息。“结果天气太热了,大家都说‘去你的, 我受够啦’。所以我们就来你们这儿,直接把东西捐掉拉倒。”说完,她上车离开了。


650.jpg

20世纪90年代,独立的小型古董店接连倒闭,古董商转而投奔大型古董商场。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的中城古董商场是美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古董商场


这是星期六上午11 点,图森一带天气炎热,6英尺高的迈克· 梅勒斯汗流浃背,却没时间去捐赠接收处另一边带空调的仓库休息,因为还有许多捐赠者在排队。接下来是一辆起亚索兰托,车的后座上堆着许多大垃圾袋。驾驶座上是一位年轻女士,她摇下车窗,打开车门,但没有下车。


“家庭旧货出售会?”迈克· 梅勒斯一边问一边打开车门,把那些大垃圾袋往推车上放。


“是的,在西拉莫拉多那边。”


“听起来不错。”他拉出来6袋子衣服,一个OGIO 高尔夫球包里装了两支高尔夫推杆,一堆2014年世界杯的纪念杯,1 个喇叭大小的陶瓷角杯,1个破旧的博朗咖啡机,4 个煎锅,另外还有至少10包小礼品。从亮粉色的标签来看,每个小礼品价值0.25美元。迈克· 梅勒斯在清点角杯时停顿了一会儿,放在手里看了看。“谢谢您的捐赠!”说着他关上了车门。


3小时前,店铺还没开始营业,迈克· 梅勒斯告诉我,古德维尔是图森居民处理旧货的地方,人们可以把卖不出去的、不想要的东西送到这儿来。这件事每周都在发生,图森来来往往的军人家庭和退休人员加剧了这一现象。他们来图森时需要购置生活用品,走的时候却发现没办法全部带走,于是就会捐给古德维尔。


索兰托开走后,一辆黑色福特皮卡马上跟了上来,车上载着一张破旧沙发。我穿过捐赠接收处,走进宽敞的仓库。仓库里的员工早已就位,都在忙着处理数量激增的捐赠品。在仓库最深处,有4位女士正在整理成箱的衣物;而在离接收处不远的地方,我看见两个年轻人在整理大堆的电子产品。一名主管从服装整理区大步走向迈克· 梅勒斯,让他动作快些。


651.jpg

在墨西哥诺加利斯的天桂卡诺阿斯,商铺外面通常都摆着几把餐椅、几张床垫和一辆自行车。20世纪90年代早期,该市场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如今,当地人把这些二手货批发给墨西哥欠发达地区的商贩


1967~2017年,美国人的年均消费额几乎增长了20倍,从沙发到手机,消费品种类繁多。其中有些消费品成了珍贵的传家宝,对于后代来说颇有价值;有些东西则要么埋在垃圾场里,要么焚烧化为灰烬;也有些东西得到了回收利用,成了新的商品和传家宝,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见;还有一些东西,打包好了一直存放在地下室、衣柜、阁楼、车库和储藏室里。确切的数据尚不清楚,但是已经有一些迹象。例如,2006年一项关于洛杉矶中产阶级家庭的研究发现,他们车库90%的空间都用来储物,而不是停车。


全世界并非只有美国人爱买东西,但只有美国人才有这么大的储物空间,这一点令其他国家的购物爱好者艳羡不已。举个例子,日本人就和任何一个开CX7的美国图森人一样,热衷于疯狂购物,但是他们的房子要小得多。为了给新买的东西腾空间,以至于很多日本人都会清除不必要的东西。其实他们整理房间的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都喜欢近藤麻理惠所谓的“怦然心动法”,想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家收拾得井然有序。近藤麻理惠是一位日本整理师,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她还参加了许多热门电视节目。她创建的这套方法极具吸引力:只保留能带来快乐的东西,其他东西都扔掉。这也引发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按照“怦然心动法”整理之后,被清理出来的东西将去往何处?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在2014年,就在我的第一本书《废物星球:从中国到世界的天价垃圾贸易之旅》(以下简称《废物星球》)出版之后不久。这本书提到了我在全球范围内追踪美国的可回收物品,比如纸板、汽车碎片和圣诞彩灯等,发现这些东西大部分被运去了中国。正如我在书中所说:“如果你丢进回收箱的东西,能以某种方式实现重复利用,那么全球的废品回收商,就会设法将这些东西运送到能最大化利用这些东西的个人或公司手中。”


很快,读者们开始向我分享他们回收利用的方法。有些读者将电路板和投影仪镜头等废弃电子产品做成艺术品,并拍了图片写信告诉我;有些读者向我讲述了家具和房屋翻修的具体细节;还有些读者留言告诉我,他们在家里用自己修理好的电脑和手机打字。我也收到了许多跳蚤市场、二手店和古董店的邀请,倍感荣幸。


随着收到的信件和邀请越来越多,我越发感到为难。我的作品得到认可固然是件好事,但读者们的来信中,并未提及我在《废物星球》中描述的那些东西,比如大型多层汽车粉碎机。信件中也未曾提及那些小型废品回收商的故事。我的祖父就是一名移民美国的小型废品回收商,他们这些人收购附近居民的废品,然后转卖给更大规模的废品回收厂,以此谋生。我已经竭尽所能来普及有关知识,可即使是我那本书最热心的读者(从他们的留言可以看出其热心程度),也依旧将“回收”理解成“重复使用”的简略表达。


当然,这也情有可原。对于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来说,在他们将垃圾扔进可回收垃圾箱时,“回收”这件事儿就算完成了。接下来高度工业化的回收程序与他们毫不相干。相比之下,买卖二手物品则变得相当私人化。每个人都可以在eBay上进行二手衣服之类的闲置物品交易,还可以亲自去逛跳蚤市场。通过再利用与再销售,消费者与自己弃之不用的物品建立了一种难得的、实实在在的联系。


652.jpg

梅普尔纺织厂的分拣大厅。梅普尔是多伦多一家中型二手服装分拣商,该地区是全球二手服装贸易中心之一


《废物星球》出版两周后,我母亲突然去世了。和其他美国父母一样,我的父母终其一生都在积攒东西。因此我和姐姐也面临着这个难题:该如何处理母亲的遗物?从感情上来说,我们很难割舍任何一样东西,总想着它或许曾是母亲的心爱之物。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和姐姐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保存这么多东西。我姐姐和家人住在纽约市一套两居室的共有产权公寓里,至于我和妻子,当时也只是在上海租住在一套一居室的公寓里。


我们所面临的这个难题其实很常见。在世界各地,除了举办葬礼,处理亲人的遗物也成为操办后事的一部分。遗物如此之多,子女们又都住在别处,那么谁来清理这些遗物呢?


我母亲的大部分遗物最后都捐给了古德维尔。我承认,将母亲的瓷器交给捐赠接收处的服务人员后,我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去了哪里。但我相信,就像我在《废物星球》中所描述的废金属回收一样,母亲的二手物品也会以某种方式实现重复利用,而不是埋在垃圾场里,焚烧化为灰烬或是简单地被回收。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写这本书也是一种自我慰藉,让我确信我的直觉没有错。


写作过程比我预计的要难得多。作为一名商业记者,我习惯通过反复核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收集的数据来证实我的怀疑和假设。想知道过去10年间,中国出口到卢森堡的所有圣诞树灯的重量,就需要查看具体的数据资料。同样,由于环保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日益专业化,发达国家有大量关于物品损毁和回收的数据可供参考。如果想要一份显示2003~2013年美国人丢掉的家具数量图表,也能绘制出来。


我调查了二手商品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数据。有关二手车的数据很多,且十分准确,只要你不深究发展中国家的二手车交易数据( 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数据)。但除了汽车之外,其他的数据就十分稀少了。例如,没有数据记载清仓大甩卖处理了多少件二手衣物;大学公寓捐赠给古德维尔的家具数量没有记录;也没有任何政府机构会对每年在美国发生的车库旧货大甩卖的数量,以及它们带来的收入,进行统计甚至是估算。


不单是美国存在这样的问题。全球二手交易蓬勃发展,而相关的交易数据却少之又少。例如,全球发展中国家之间从事着大量二手物品交易,但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数据记录,尤其是在非洲,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有许多是进口二手货。


幸运的是,数据匮乏并不意味着二手商品的交易不可追踪。但是,需要记者亲自到收集、购买、改造、修理和出售二手商品的地方去考察,而不是通过数据来发掘。他也许需要亲自看着某人拍下一张衬衫的照片,然后把照片挂到Facebook、eBay、Poshmark等交易平台上;又或者需要跟着一位在美国购买了二手电脑的加纳买家,去往加纳北部城市,再看着他转手卖掉这些二手电脑。


653.jpg

印度帕尼帕特拉梅什编织厂的分拣工


上述两种行为都不起眼,却表明了一个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事实:全球数十亿人的穿衣、教育和娱乐都依赖二手商品。事实上,转卖二手商品所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比生产新商品所需要的要少得多。然而,政府更加关注新商品在生产与销售中创造的价值;至于个人和企业之间交换旧货所产生的价值,除了购买、销售和转移这些二手物品的从业者之外,通常没有多少人会予以关注。


本书所要做的便是尝试揭示这种价值,并使其重归日常生活的中心。这并不容易:正如新商品贸易涉及地域范围之宽广,经济规模之庞大,没有一本书能穷尽,二手商品贸易也是如此。本书前几章所涉及的二手商品的范围将非常广泛,但最终会重点关注我们身边的二手服装和电子产品。这两种商品都是如今全球最重要的二手商品,它们的未来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其隐忧也最为深重。


得益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市场营销创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这通常来说是好事,但也不尽然。游走在二手物品的世界里,这些数目庞大的废弃物,一次又一次地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在图森,只有1/3的捐赠物能放在店里进行售卖。毕竟,谁会买用过的塑料制品(新的都没人买)?谁又会买一张Safeway 超市卡,或是一件起了毛球的T恤?


二手物品如洪水般泛滥。就在20年前,中国还是二手服装的主要进口国,现在却已成为一手服装的出口大国,且产量极高,反过来推动了二手服装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下降,进而使全球二手服装行业的收益降低。除了中国,其他许多国家也实现了“由旧到新”的转型。发展中国家日益富裕,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新产品。虽然发达国家的一些消费者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但是全球二手商品的需求下降,这样的消费者数量太少,不足以解决其中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654.jpg

这是特马一家典型的店铺,出售各种各样的进口二手货,包括冰箱、立体声音响和DVD播放器


这种不平衡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堆积如山的二手物品。


2018年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50年人类产生废弃物的速度将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多。废弃物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它们也在全力争取从美国式的消费导向型经济中获益。


让我们摒弃虚伪,面对事实:这样的增长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种消费导向型经济确会为数十亿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人们可以拥有更高的医疗和教育水平。一位富裕的美国极简主义者会对消费主义大加抨击,但他的言论不太可能改变一名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的想法。后者的生活经历倒是完全符合极简主义的要求,然而他本人却不愿意过这种生活。


我们当然不能强迫发展中国家为了环保而牺牲发展,但好消息是,我们也并非就此放任不管。社会问题自有社会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存在的二手产业就是一种解决办法,它为全世界数十亿人提供了商品。在本书的后几章中,我将讨论这个重要行业所遭受的危机——与其说是数量危机,不如说是质量危机。


制造商和消费者自愿采取措施,鼓励生产更耐用、可维修的商品,这对确保二手商品在未来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大有裨益,而且这也不需要搞成什么翻天覆地的革命。大大小小的制造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我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位,介绍他们正在用怎样的方式,创造二手市场的未来。


二手市场发展的障碍并非只有质量危机,反全球化也会阻碍物品的重复利用,但是二手交易中最严重的贸易壁垒不是关税和禁令。实际上,偏见才是最棘手的障碍。正是这些偏见,阻碍了发达国家的人将他们不想要的东西转卖到发展中国家。在本书中,我将探寻这些偏见的起源和影响、偏见加深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偏见以及为什么应该克服这些偏见。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需要接受这一事实:若是将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二手经济便无法发展。


(节选自《二手世界:全球旧货市场调查手记》,[美]亚当·明特(Adam Minter) 著,王小可 曹易佳 译。)



书籍简介




655.jpg

二手世界:

全球旧货市场调查手记


[美]亚当·明特(Adam Minter) 著

王小可 曹易佳 译

2021年12月/79.00元

ISBN 978-7-5201-8904-0


★ 前彭博社驻上海记者,因《废物星球》而广受赞誉的作家亚当·明特又一力作
★ 《书单》《出版人周刊》《自然》《科学》《图书馆杂志》等多家媒体重磅推荐
★ 作者历时4年,横跨五洲四洋,用职业记者的敏锐视角,通过生动的故事、触目惊心的数据全方位调查全球旧货市场现状
★ 当你把不要的东西放在二手商店,它们会去哪儿?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留下的东西会经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买买买?如何构建一个没有冗余的未来?深刻拷问现代消费型社会主导下人的购买欲望
★ 囤积狂、二手物品爱好者、环保主义者必读



内容简介



当你把不要的东西放在二手商店,它们会去哪儿?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留下的东西会经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买买买?如何构建一个没有冗余的未来?前彭博社驻上海记者,因《废物星球》而广受赞誉的作家亚当·明特横跨五洲四洋,对全球知名回收公司与旧货市场进行了田野考察式的跟踪采访,探寻二手商品的前世今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二手世界的宏观图景。



媒体推荐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

明特穿越到物品来世的旅程是具有启发性且令人恐惧的,但最终又是充满希望的。《二手世界》帮助我们从我们丢弃的物品中看到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美联社

一首颂歌,歌颂垃圾清理、回收利用、制造更优质的商品,以及用更少的东西过更简单的生活。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

扣人心弦……明特是一位出色的讲故事的人,他知道同理心比数字更容易沟通。这本书两者兼备,他采访的人和他讲述的故事使其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我建议您现在就购买这本书,而不要等它出现在您当地的二手书店里。


《自然》

这是一部涵盖维修、再利用和废物处理领域的具有深刻见解的手记,它将读者带入消费经济的后端。在探索全球废旧商品的浩瀚浪潮时,亚当•明特完成了这本书,讲述了他视若珍宝的形形色色的二手货和旧货店。


《普罗维登斯日报》

一次横跨各大洲、梳理二手商品市场的史诗级旅程。明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报告了他的发现,并附有逸事和统计数据……明特最大的贡献是他对印度、加纳等国家的经济平衡的观察,这些国家已经发现,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大多数物品都可以拥有第二次消费生命。


《回收国际》

实践数据、现实生活经历、丰富多彩的人物描述和趣闻逸事的完美融合,对回收行业内外的人来说都是一本有趣的读物。



书籍目录



引言 写于捐赠接收处

CHAPTER 01 空巢清理公司
CHAPTER 02 收纳整理
CHAPTER 03 物品泛滥
CHAPTER 04 好东西
CHAPTER 05 断舍离
CHAPTER 06 我们的仓库是一间四居室
CHAPTER 07 针脚下的磨损
CHAPTER 08 完好如新
CHAPTER 09 足够出售的物品
CHAPTER 10 它能用上一辈子
CHAPTER 11 富人用坏的东西
CHAPTER 12 更多的手提箱

后记
致谢
译后记
注释








用户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