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04出版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1):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

电子书

38.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6人在看
先晓推荐
● 上海生态之城应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之城、生态环境健康的美丽之城、生态经济繁荣的活力之城、生态文化时尚的潮流之城、生态治理先进的共治之城。 ● 上海生态经济增长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效率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环境经济政策密集发布。未来上海应把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作为基本遵循,将生态经济发展目标与碳中和目标、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卓越全球城市创建目标有机协同。 ● 上海始终坚持区域联动、多元共治,不断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新路径。未来上海应进一步建立区域间气候变化应对协作机制,推进长三角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执法标准的统一。 ●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对上海年度资源环境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进行跟踪监测与分析,报告持续记录了特大型城市上海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绿色发展难点问题以及在转型战略、生态环境治理、区域环境合作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 ●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每年在上海两会期间出版发布,该报告已成为展示上海、长三角以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挑战、机遇、转型,以及生态环境治理创新研究领域重要的决策咨询成果品牌。 ●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组织编写,联合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先后有企业、高校、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参与合作。该报告已成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重要学术成果品牌,也已经成为上海资源环境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8221-8总页码:356
字数: 331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关注上海资源环境方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全书以“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为题,分为总报告、生态产品篇、生态经济篇、环境质量篇、附录五个部分,强调上海推进生态之城建设应从源头控制人口规模和工业企业数量,实施更严格环境标准,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资于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尤其是市场化机制,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靠更密切的长三角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合作。

展开

图书摘要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杨浦滨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建设好人民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上海生态之城的内涵应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之城、生态环境健康的美丽之城、生态经济繁荣的活力之城、生态文化时尚的潮流之城、生态治理先进的共治之城。从经济基础、绿色创新、生态宜居、环境治理等维度构建“城市绿色景气指数”,对上海建设生态之城的成就进行评估与比较,发现上海在长三角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人均生态空间、工业资源能源效率、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挑战。上海推进生态之城建设应从源头控制人口规模和工业企业数量,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资于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尤其是市场化机制,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靠更密切的长三角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合作。
优质生态空间是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依托。“十三五”以来,上海在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低效建设用地复垦、郊野公园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矿山生态修复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滨水地区功能转型重生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相比、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上海生态空间建设总量仍需进一步增加,服务型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物质型生态产品对外依赖度较高,提升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空间均衡性迫在眉睫,滨水空间建设也存在功能单一、可达性较差、缺乏活力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上海生态空间建设需要更加强化公平性和品质感,加强生态空间的多功能融合,由外而内打造由生态保育区圈层、生态维护区圈层、生态互动区圈层、生态嵌入区圈层构成的圈层式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滨水空间功能,加强滨水区与滨江腹地的联系,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滨水空间文化符号,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生态之城建设需要繁荣的生态经济作为基础,“十三五”期间,上海市生态经济增长取得显著进展,资源环境效率不断提高,自然资源基础稳中有升、环境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环境经济政策密集发布。上海探索并实践了“末端废弃物资源利用和产业绿色发展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绿色信贷创新、绿色债券信用管理、绿色保险指数分类以及碳交易市场活跃度等方面成果显著。从发展趋势来看,上海建设用地可用量减少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约束与环境容量束缚将长期存在,资源环境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了刚性约束。“十四五”期间,上海应把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作为基本遵循,将生态经济发展目标与碳中和目标、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卓越全球城市创建目标有机协同,把生态经济纳入主流经济决策。要聚焦核心功能,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密度,推动土地高质量利用,树立底线思维,打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绿色金融发展制度,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项目库,为自然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并激发广泛的社会参与。
良好的环境质量对人民的健康福祉至关重要,是生态之城建设的保障。“十三五”以来上海大气、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各项任务,全面规划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在长三角率先出台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应在“抓环保、促发展、惠民生”三个维度共同发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海市须进一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大气环境风险的信息公开机制和大气环境风险标准体系,推动实现区域空气质量联保共治。基于水安全视角,统一长三角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执法标准,建立长三角排污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数据与治理绩效共享平台。深入开展土壤生态环境监测,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控制,严格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完善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城市脆弱环节,努力降低气候灾害敏感性,建立区域间气候变化应对协作机制,大力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全面完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规划,力争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生态城市 人民城市 生态空间 绿色经济 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