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底文字:
本卷设立“纪念白寿彝先生逝世20周年”“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刊发22篇文章。
瞿林东先生的《说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于历史学学术体系构建的一点思考》提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汪高鑫教授的《先秦诸子天人观的思想特色》分析了儒、墨、道的天人观,认为它们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有重视人的倾向。王记录教授的《易学与顾炎武的历史哲学》认为,顾炎武汲取《周易》的思想精髓,把“变通”与“适时”结合起来,认为“适时而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邹兆辰教授的《从耿淡如到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代际传承》论述了复旦大学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历程,展现了复旦学人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代际传承。周文玖教授的《学术道德两纯粹——读乔治忠编〈杨翼骧文集〉》论述了杨翼骧先生“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史成就、精湛的研究生培养思想以及学问道德两纯粹的高尚追求。
前勒口文字: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是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设有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学、西方史学、中外史学比较研究室。迄今承担多项重大项目,科研成果丰厚,其中多卷本《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等著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心曾经多次举办国际与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中心研究人员与国内外同行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在推进学科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编辑、出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希望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把刊物办成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