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期刊

财经智库 双月刊 2020年5月号 第5卷第3期(总第27期) 电子版

售价:¥15 ¥50
9人在读 |
0 评分
出版周期:双月刊
日期:2021-03-30
关键词: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目录 过往期刊 参考文献
  • 文前辅文
  • 编委会
  • 疫情冲击和应对政策的特征化事实
    1. 一、没有政策反应过度这回事
    2. 二、根据冲击性质选择宏观政策工具
    3. 三、疫情冲击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4. 四、财政政策走到宏观调控舞台中央
    5. 五、流行病学曲线决定经济复苏轨迹
  •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成因与对策
    1. 一、引言
    2.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点与科研经费管理分析框架
    3. 三、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 四、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 独栋小楼还是公寓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住宅形态的演变与启示
    1. 一、引言
    2. 二、日本住宅概况
    3. 三、战后到泡沫时期:独栋为主,公寓逐渐增多
    4. 四、后泡沫时期:公寓加快发展
    5. 五、简短的结论
  • 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政策创新
    1.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文献述评
    3. 三、基于“斯密动力”的区域开放层次的演进
    4. 四、区域开放模式的比较
    5. 五、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
    6. 六、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政策创新
  • 关于构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1. 一、强化综合目标导向,有效对接乡村振兴事业
    2. 二、厘清时空发展差异,理性看待旅游产业定位
    3. 三、审视资源开发关系,坚定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4. 四、关注创新应用趋势,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5. 五、谋划民族人才建设,重点关注“三类人才”发展
    6. 六、放大制度优势效能,真正惠及民族贫困人口
  •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演进、发展基础和重要问题
    1.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得以确立的政策演进
    2. 二、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
    3. 三、混合所有制改造国有企业需注意的问题及改善路径
  • 全球绿色治理中的美国行为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1. 一、引言
    2. 二、美国主导的国际环境协定
    3. 三、美国力求重塑的全球环境议题及方式
    4. 四、中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的战略选择
    5. 五、结语
  • 推动高质量创新的科技税收制度调整:基于BEPS第5项行动计划的分析与思考
    1. 一、引言
    2. 二、BEPS第5项行动计划对于科技税收优惠的建议
    3. 三、典型国家对科技税收制度的调整
    4. 四、对完善我国科技税收制度的启示
  • Abstracts
  • 征稿启事
  • 版权页
按年份浏览:
  • 全部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1][1]〔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华夏出版社2004年。 [2][2]Krugman,P.,2019,Tariff Tantrums and Recession Risks:Why Trade War Scares the Market So Much,The New York Times,7 Aug. [3][3]Shiller,R.J.,2017,Narrative Economics,Cowles Foundation Discussion Paper,No. 2069. [4][4]Deaton,A.,2020,We May Not All Be Equal in the Eyes of Coronavirus,Financial Times,6 April. [5][5]Draghi,M.,2020,We Must Mobilise As If for War,Financial Times,27 March. [6][6]Bernanke,B. and J.Yellen,2020,How the Fed Can Lesson Lasting Damage from the Pandemic,Financial Times,19 March. [7][7]程如烟:“浅析美国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1年第4期。 [8][8]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载于《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 [9][9]黄艾:“英、美、中三国科研经费管理对比分析及启示”,《管理会计》2018年第21期。 [10][10]李超:“部门预算管理”,在财政部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班(第一期)上的讲话,2019年9月4日。 [11][11]张东海:“我国科研经费预算制度的问题与改革——与美国比较的视角”,《复旦教育论坛》2015年第3期。 [12][12]赵文洪:“正确处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第3期。 [13][13]Coleman,J.S.,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MA:Belknap Press. [14][14]Williamson,O.E.,1985,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NY:Free Press. [15][15]Scott,W.R.,2013,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Ideas,Interests,and Identities (Four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Inc. [16][16]Weber,M.,2009,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 New York:Routledge. [17][17]党国英:“改革应与中产阶层崛起相伴”,《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43期。 [18][18]党国英:“提高城镇化质量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 [19][19]党国英:“城乡界定及其政策含义”,《学术月刊》2015年第6期。 [20][20]党国英:“乡村振兴的真正难题及其破解之策”,《国家治理》2019年第3期。 [21][21]高晓路:“关于城市规划中外部经济效果的分析——日本规划政策的研究实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22][22]李频:“为大部分国民提供独栋房屋?”,《上海房地》2013年第1期。 [23][23]〔日〕平山洋介:《日本住宅政策的问题——展望“自有房产社会”的将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4][24]日本兴业银行产业调查部:《日本产业转换的新时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 [25][25]图南:“日本人多地少为什么还能一家一栋房”,《文史博览》2019年第8期。 [26][26]王静:《日本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 [27][27]〔日〕野口悠纪雄:《土地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28][28]周建高:“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很不经济”,《中国经济导报》2012a年10月16日。 [29][29]周建高:“论我国住宅集合化的弊端与破解路径”,《中国名城》2012b年第7期。 [30][30]周建高:“日本集合住宅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日本经济》2017年第2期。 [31][31]朱可亮、罗伊·普罗斯特曼、杰夫·瑞丁格、叶剑平、汪汇:“十七省地权调查”,《新世纪周刊》2012年第5期。 [32][32]左令、黄震亚:“日本学者反思日本住宅问题”,《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第14期。 [33][33]Capitanio,M.,2018,The Role of Urban Design in Tokyo’s Shrinking Peripheral Areas:The Case of Tama New Town. Archnet-IJAR,12(1):112-133. [34][34]Evans,A.,1991,‘Rabbit Hutches on Postage Stamps’:Planning,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Economy. Urban Studies,28(6):853-870. [35][35]Fujii,S.,Okata,J. and A. Sorensen,2007,Inner-city Redevelopment in Tokyo,in Sorensen,A. and C. Funck,(ed.). Living Cities in Japan,Routledge,248-250. [36][36]Hirayama,Y.,2007,Reshaping the Housing System:Home Ownership as a Catalyst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in Hirayama,Y. and Ronald,R.,ed.,Housing and Social Transition in Japan,Routledge,15-46. [37][37]Hirayama,Y.,2014,Housing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Japan’s Social Mainstream,in Doling,J. and R. Ronald,(ed.). Housing East Asia,Palgrave,116-139. [38][38]Hirayama,Y. and M. Izuhara,2018,Housing in Post-Growth Japan,in Chiu,R. and S. K. Ha,(ed.). Housing Policy,Wellbe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Asia,Routledge,50-68. [39][39]Izuhara,M. and R. Forrest,2012,Housing Histories and Intergenerational Dynamics in Tokyo. Social Science Japan Journal,15(1):53-74. [40][40]Kubo,T. and Y. Yui,2011,Transformation of the Housing Market in Tokyo since the Late 1990s.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15(3):3-21. [41][41]M.Dent,C.,1999,The European Union and East Asia:An Economic Relationship,Routledge. [42][42]Ronald,R.,2009,Privatization,Commod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Japanese Hou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33:558-565. [43][43]Ronald,R.,2011,Homes and Houses,Senses and Spaces,in Ronald,R. and A. Alexyk,(ed.). Home and Family in Japan:Continuity and Transformation,Routledge,174-199. [44][44]Ronald,R. and Y. Hirayama,2006,Housing Commodities,Context and Meaning:Transformations in Japan’s Urban Condominium Sector. Urban Studies,43(13):2467-2483. [45][45]Sasatani,D.,Eastin,I. and J. Roos,2010,Emerging Power Builders:Japan’s Transitional Housing Industry after the Lost Decade,CINTRAFOR Working Paper 119. [46][46]Waswo,A.,2002,Housing in Postwar Japan:A Social History,Routledge. [47][47]Woronoff,J.,1991,Japan As-Anything but-Number One,Macmillan. [48][48]Yamamoto,T.,1970,Japan’s Contemporary Houses,Shokokusha Publishing Company. [49][49]碓田智子、住田昌二:1990,戦後における日本人の住宅像:世論調査にみる戸建持ち家像の推移,大阪市立大学生活科学部紀要,(38):117-127. [50][50]河野すみれ:2013,戸建て住宅地の庭の活用に関する研究:オープンガーデンの社会実験からの考察,東京大学修士論文. [51][51]浅見泰司、高暁路:2001,都市部の戸建住宅地における住環境整備及び土地利用の効率化に関する計画学的研究,http://www.lij.jp/info/sien/sien12/asami.pdf [52][52]周藤利一:2015,大正期の不動産政策,RETIO,(98):41-58. [53][53]〔美〕阿林·杨格,贾根良译:“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第2期。 [54][54]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改革》2020年第1期。 [55][55]陈德铭:“关于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12期。 [56][56]程小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9月24日。 [57][57]褚乐平:“《美国宪法》批准史探”,《美国研究》,2003年第1期。 [58][58]黄先海:“浙江开放模式:顺比较优势的‘倒逼型’开放”,《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59][59]黄征学:“加快构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战略新格局”,《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60][60]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改革》2019年第11期。 [61][61]李君华、欧阳峣:“大国效应、交易成本和经济结构——国家贫富的一般均衡分析”,《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62][62]李晓江:“‘钻石结构’——试论国家空间战略演进”,《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2期。 [63][63]林毅夫:“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中国新的对外开放倡议与举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64][64]刘秉镰:“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开放战略”,《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7期。 [65][65]刘小鹏、马存霞、魏丽、程静、魏静宜、曾端:“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资源科学》2020年第1期。 [66][66]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67][67]裴长洪、刘斌:“中国对外贸易的动能转换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形成”,《经济研究》2019年第5期。 [68][68]任保平、张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改革》2019年第10期。 [69][69]申勇、马忠新:“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70][70]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17年。 [71][71]韦森:“从哈耶克‘自发—扩展秩序’理论看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东岳论丛》2006年4期。 [72][72]巫强、刘志彪、江静:“扩大内需条件下长三角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战略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73][73]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0期。 [74][74]熊艾伦、蒲勇健:“向西开放战略下西部省份开放类型比较与格局构建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2期。 [75][75]熊贤良:“大国对外贸易相对重要性的降低”,《财贸经济》1995年第10期。 [76][76]徐辉、师诺、武玲玲、张大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资源科学》2020年第1期。 [77][7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 [78][78]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 [79][79]张伦:“我国对外开放的‘目’字形格局”,《开发研究》1992年第3期。 [80][80]张学良:“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光明日报,2019年5月24日。 [81][81]赵瑾:“习近平关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论述——理念、主张、行动与贡献”,《经济学家》2019年第4期。 [82][82]赵伟:“区际开放:左右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经济学家》2001年第5期。 [83][83]赵伟:“中国对外贸易40年:政策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研究》2019年2期。 [84][84]丁赛、王国洪、王经绫、冯伊:“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 [85][85]丰晓旭:“全域旅游和区域绿色发展的关联度”,《改革》2018年第2期。 [86][86]刘小珉:“民族地区反贫困70年的实践与启示——基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角”,《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11期。 [87][87]宋瑞、冯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的测度与展望”,《财经智库》2019年第3期。 [88][88]魏后凯:“如何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光明日报》2020年4月3日。 [89][89]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 [90][90]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 [91][91]夏杰长、丰晓旭:“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与对策”,《中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3期。 [92][92]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6期。 [93][93]张庆安、岳鸿飞、彭刚东:“以‘绿色’动能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结合——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中国民族》2020年第4期。 [94][94]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95][95]陈永杰:“混合所有制经济占比分析”,《中国金融》2014年第8期。 [96][96]蔡贵龙、郑国坚、马新啸、卢锐:“国有企业的政府放权意愿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研究》2018年第9期。 [97][97]蔡贵龙、柳建华、马新啸:“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企高管薪酬激励”,《管理世界》2018年第5期。 [98][98]高云龙:“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有“56789”的说法”新华网,2018年3月6日。 [99][99]郝阳、龚六堂:“国有、民营混合参股与公司绩效改进”,《经济研究》2017年第3期。 [100][100]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经济管理》2014年第7期。 [101][101]廖冠民、沈红波:“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动因、后果及治理”,《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6期。 [102][102]罗琦、吴希梅、张志达:“新中国微观金融70年”,《财经智库》2019年第5期。 [103][103]刘小玄、李利英:“企业产权变革的效率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04][104]李文贵、余明桂:“民营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管理世界》2015年第4 期。 [105][105]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106][106]李广众、李杰、朱佳青、李新春:“经理人相对绩效评价与企业并购行为: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 [107][107]吴延兵:“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108][108]杨高举、黄先海:“内部动力与后发国分工地位升级——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109][109]杨新铭、杨春学:“对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现状的一种定量估算”,《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110][110]邹国平、刘洪德、王广益:“我国国有企业规模与研发强度相关性研究”,《管理评论》2015年第12期。 [111][11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十四五’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及优化政策研究”,《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3期。 [112][112]张伟、于良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选择研究”,《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 [113][113]张卓元:“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大势”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27日。 [114][114]Bortolotti,B.,J. D’Souza,M. Fantini,and W. L. Megginson,2002,Privatization and the Sources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th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6(5):243-268. [115][115]Megginson,W. L.,R. C. Nash,and M. Randenborgh,1994,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Newly Privatized Firms:An International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e,49(2):403-452. [116][116]高程:“中美竞争与‘一带一路’阶段属性和目标”,《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4期。 [117][117]李向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人民日报》2017年3月8日。 [118][118]罗立昱:“保护臭氧层谈判中的美欧博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19][119]潘家华:《气候变化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120][120]唐世平:“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121][121]王逸舟:“从‘经济大国’到‘仁智大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122][122]温尧:“退出的政治:美国制度收缩的逻辑”,《当代亚太》2019年第1期。 [123][123]谢伏瞻:《气候变化绿皮书——聚首卡托维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124][124]周亚敏:“全球价值链中的绿色治理——南北国家的地位调整与关系重塑”,《外交评论》2019年第1期。 [125][125]朱磊、陈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内涵、目标与路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4期。 [126][126]Benedick,R.E.,1991,Ozone Diplomacy:New Directions in Safeguarding the Planet,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27][127]Clark,W. C.,2001,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in Promoting Transition to Sustainability:Issues for the New U.S. Administration. Environment,43:19-27. [128][128]Elliot,1998,The Global Politics of the Environment,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29][129]Eizenstat,S.,1998,Statement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Washington DC,11 Feb,https://www.state.gov/. [130][130]Harris,P. G.,ed.,2000,Climate Change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St. Martinps Press. [131][131]Hurrell,A. and S.,Sengupta,2012,Emerging Powers,North-South Relations and Global Climate Politics,International Affairs,88(3):463-484. [132][132]Parson,E. A.,2003,Protecting the Ozone Layer:Science and Strate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3][133]Sussman,G.,2004,The USA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cy:Domestic Constraints on Effective Leadership.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5(4):349-369. [134][134]Stavins,R.,1998,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rand Policy Experiment?Lessons from SO2 Allowance Trading.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2(3):69-88. [135][135]UNEP,Vienna Group,1987,Report of the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the Work of Its Third Session,UNEP/WG/172/2. [136][136]魏志梅:“发达国家R&D财税政策借鉴研究”,《国际税收》2017年第1期。 [137][137]张嘉怡:“有效创新激励还是有害税收竞争?——BEPS背景下‘专利盒’政策的困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138][138]OECD,1998,Harmful Tax Competition:An Emerging Global Issue,OECD Publishing. [139][139]OECD,2013,Addressing 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OECD Publishing. [140][140]OECD/G20,2015,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Project. Countering Harmful Tax Practices More Effectively,Taking into Account Transparency and Substance,Action 5-2015 Final Report,OECD Publishing.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手机可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