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乡村儒学的缘起与目标

摘要

目前乡村文化沙漠化、乡村老人自杀等问题表明,乡土文明在一些方面已经突破了文明的底线,乡村文化与乡土文明需要输血式急救,乡土文明需要重建。在儒学遭受空前的历史摧残之后,它的复兴也必须遵循归根复命的规律,从最为荒漠化的乡野开始进行灵根再植。尼山圣源书院的一些学者和工作人员,从2013年年初开始,在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周围的乡村进行乡村儒学实验。乡村儒学实验的目的,是要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重建乡村的人生信仰,以解决当代儒学魂不附体的时代难题。乡村儒学要返本开新,最终实现学堂、祠堂、道堂三堂合一,以完成儒家在乡村再造传播体系的重构。乡村儒学讲堂不但要替代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中学堂、祠堂和道堂的功能,而且要提升它的公共性,提升其现代性,提高其教化功能,让它与现代社会更好衔接。乡村儒学绝对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要完成儒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

赵法生 ,男,1963年4月生,山东青州市人。200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原始儒家思想和儒教发展,兼及道家和佛家思想,以及海外华人的宗教信仰等。出版专著《原始儒家人性论》,编著《弟子规读本》,作为执行主编编纂出版《儒教研究》第一辑,《儒道研究》第一辑,撰写《中国宗教学名词》儒教部分词条。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研究》等发表论文40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乡村儒学的缘起与目标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