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视觉崇拜·图像修辞·身体偶像

摘要

在归真诉求的激发和视觉传统的支撑下,视觉崇拜意识伴随技术进步日渐凸显,推动视觉审美文化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具有感性叙事特征和意义重建功能的图像修辞体现出视觉审美文化当代建构的机理作用,身体偶像则以视觉形象的活态表达方式彰显了人类本体实现的价值指归。在认同当代视觉审美文化转型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同时,也应注意视觉崇拜现象的伴生性文化风险,从而自觉抵御视觉中心主义以及由此而来的图像通胀和视觉暴力倾向,警惕非理性视觉快感对人类审美惰性的默许和纵容,谨防庸俗身体唯物主义和低俗消费欲望的侵蚀。

作者

龚举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民族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2]〔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 [4]〔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5]〔古罗马〕贺拉斯:《诗艺》,郝久新译,九州出版社,2007。
  • [6]〔美〕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
  • [8]邓启耀:《民俗现场的物象表达及其视觉“修辞”方式》,《民族艺术》,2015(4)。
  • [9]高建平:《文学与图像的对立与共生》,《文学评论》,2005(6)。
  • [10]龚举善:《图像叙事的发生逻辑及语图互文诗学的运行机制》,《文学评论》,2017(1)。
  • [1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12]贺天忠:《“意象”说: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诗学理论》,《襄樊学院学报》,2000(6)。
  • [13]金元浦:《视觉图像文化及其当代问题域》,《学术月刊》,2007(5)。
  • [14]刘涛:《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现代传播》,2011(9)。
  • [15]刘跃进、周忠强:《“左图右史”的传统及图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 [16]鲁迅:《连环图画琐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17]毛杰:《试论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的批评功能》,《文学遗产》,2015(1)。
  • [18]彭亚非:《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文学评论》,2003(5)。
  • [19]吴琼:《“上帝住在细节中”——阿比·瓦尔堡图像学的思想脉络》,《文艺研究》,2016(1)。
  • [20]徐蕾:《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身体视角:回顾与反思》,《外国文学评论》,2012(1)。
  • [21]赵宪章:《诗歌的图像修辞及其符号表征》,《中国社会科学》,2016(1)。
  • [22]张玉勤:《论中国古代的“图像批评”》,《中国文学研究》,2012(1)。
  • [23]周宪:《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5)。
  • [24]周宪:《反思视觉文化》,《江苏社会科学》,2001(5)。
  • [25]周宪:《论作为象征符号的“封面女郎”》,《艺术百家》,2006(3)。
  • [26]Barthes,Roland,“Rhétorique de l'image,” Communications,1964(4).
  • [27]Gombrich,Ernest H.,“Standards of Truth”,in W.J.T. Mitchell,ed.,The Language of Image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4.
  • [28]Mitchell,W.J.T.,Picture Theory,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 [29]Turner,Bryan,The Body and Society,London:Sage,1996.

视觉崇拜·图像修辞·身体偶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7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