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环境—社会”关系与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

作者

童志峰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艾伦·杜宁,1997,《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2004,《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思想战线》第5期。
  • 洪大用,2001,《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强,2013,《郑杭生教授的学术发展(小传)》,载郑杭生主编《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友梅、翁定军编译,2001,《马克思关于“代谢断层”的理论》,《思想战线》第2期。
  • 刘少杰,2006,《建构中国社会学理论的新形态》,《甘肃社会科学》第3期。
  • 王万俊,2013,《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开创性研究——郑杭生先生的社会学理论简析》,载郑杭生主编《社会运行学派成长历程,郑杭生社会学思想述评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发祥,2006,《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历程及其内在关联》,《河北学刊》第1期。
  • 杨敏,2006,《社会学的时代感、实践感与全球视野——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甘肃社会科学》第3期。
  • 约翰·汉尼根,2009,《环境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1994,《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2002,《警惕“类发展困境”——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3期。
  • 郑杭生,2004,《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以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为例》,《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
  • 郑杭生,2005,《和谐社会与新型现代性》,《学会》第4期。
  • 郑杭生,2007,《“环境—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甘肃社会科学》第1期。
  • 郑杭生,2009,《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郑杭生,2013,《迎接亚洲的时代——第四届东亚环境社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网站,http://www.zhssf.org/a/jigoudongtai/2013/1121/655.html,2013年11月2日。
  • 郑杭生、李强等,1993,《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李迎生,1999,《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党建读物出版社。
  • 郑杭生、杨敏,2005,《两种类型的现代性与两种类型的社会学——现代性与社会学的全球之旅》,《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郑杭生、张本效,2013,《绿色家园 富丽山村的深刻内涵——农村生态建设实践的社会学研究》,《学习与实践》第6期。

“环境—社会”关系与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1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环境—社会”关系与郑杭生的社会学定义
    1. (一)郑杭生社会学定义提出的中外学术背景
      1. 1.西方主流社会学界对“环境—社会”关系问题的争论
      2. 2.国内社会学的恢复重建及中国社会学研究范畴的学术定位
    2. (二)关注环境因素的社会运行定义
  • 二 “环境—社会”关系与郑杭生的社会运行论
    1. (一)生态环境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2. (二)社会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三 “环境—社会”关系与郑杭生的社会互构论
    1. (一)两种现代性理论:旧式现代性与新型现代性
    2. (二)两种现代性理论的应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解
      1. 1.初级发展与旧式现代性
      2. 2.警惕社会发展中的“类发展困境”
      3. 3.新型现代性与科学发展观
  • 四 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