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研究

摘要

江苏沿海开发加快了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建立的步伐,省级行政协调机构已经设立,在沿海三地市域内相应地组建了有关职能协调部门,但江苏沿海地区区域机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机制设计与制度配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纵向行政协调机制功能不到位、横向行政协调机制缺失、社会主体力量作用缺位等。在“新常态”背景下深化江苏沿海开发,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政府间行政相互协调,推动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区域协调机制。

作者

杨海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第15页。
  • [2]刘普、李雪松:《外部性、区域关联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3期,第68~71页。
  • [3]赵坤:《我国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第28页。
  • [4]王玉明、刘湘云:《美国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协作及其借鉴》,《经济论坛》2010年第5期,第113~117页。
  • [5]张京祥、范朝礼、沈建法:《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推进城市化》,《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5期,第25~28页。
  • [6]杨海华:《行政区域调整对广州郊区化发展的作用分析》,《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12期,第146~148页。
  • [7]杨海华:《苏东城市群的生成机制研究》,《南方论刊》2012年第12期,第26~27页。
  • [8]陈俊星:《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3期,第70~73页。
  • [9]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2008,第119页。
  • [10]凌申:《我国沿海经济低谷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国土与自然资源》2012年第2期,第10~13页。
  • [11]黄新华:《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1期,第103~107页。
  • [12]金太军:《区域治理中的行政协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第78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 国内外区域协调机制的基本经验
    1. (一)国外:区域协调机制模式
      1. 1.建立广域行政组织的政府体制
      2. 2.建立由各地方政府组成的区域委员会体制
      3. 3.建立专门事务管理机制
      4. 4.职能合作协议
    2. (二)国内:区域协调机制模式
      1. 1.联席会议制度
      2. 2.行政区划调整
  • 二 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动力机制
    1. (一)基础条件
      1. 1.区位优势:江苏沿海地区处于国家地缘战略地位
      2. 2.交通便利化: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
      3. 3.物质基础雄厚:江苏沿海地区城市经济发展
    2. (二)动力机制
      1. 1.市场机制作用
      2. 2.政府的推动
  • 三 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现状分析
    1. (一)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框架
      1. 1.省级政府建立了沿海地区区域利益协调机构
      2. 2.江苏沿海地区建立市域内政府协调机构
    2. (二)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1. 1.省级政府对沿海地区的协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2. 2.江苏沿海地区市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支撑
      3. 3.江苏沿海地区城市等级体系不协调
      4. 4.江苏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
  • 四 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的目标体系与对策措施
    1. (一)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的目标
    2. (二)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的根本原则
      1. 1.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行政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相融性”
      2. 2.实施兼具稳定性和可行性方案
    3. (三)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协调机制实施的对策措施
      1. 1.进一步完善政府间的行政协调机制
      2. 2.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协调机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