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文以载道”价值观念演化中的“文”“道”之辨

摘要

文学之“善”在中国传统诗学中集中体现为以“文以载道”为标志的文学价值观念。“文以载道”体现着中国文学价值观念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倡文学对于现实人生、社会生活的“干预”和“介入”的历史传统。在其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存在对于“道”的不同理解和对于“文”“道”关系的持续的追问与辨析,昭示着我们在文学价值理论建构中必须摒弃那种将文学工具化的狭隘功利主义,又提示着我们应当以历史化的理解与阐释方式回味和反思“文以载道”,关注文学“有为”于社会人生的应然价值取向。

作者

姜文振 (1967— ),男,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化与文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2](清)洪亮吉撰,李解民点校.春秋左传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3](清)王先谦撰,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 [4](汉)扬雄撰,韩敬注.法言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 [5](梁)刘勰撰.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 [6]杨明,羊列荣编著.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先秦至唐五代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 [7]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 [8](唐)韩愈著,刘真伦等校注.韩愈文集汇校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 [9]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 [10](唐)柳宗元撰,尹占华等校注.柳宗元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 [11](宋)田锡著,罗国威点校.咸平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8.
  • [12](宋)王禹偁著,王延梯选注.王禹偁诗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 [13](宋)周敦颐著,陈克明点校.周敦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14](宋)王安石撰,李之亮笺注.王荆公文集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5.
  • [15](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 [16]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 [17]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18]童庆炳.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文以载道”价值观念演化中的“文”“道”之辨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6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