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愿令众生得度的佛教观与以人生为目的的美术思想

摘要

本文论述了民初佛教的俗世与美术的感性的对观。太虚大师讨论过“佛教与美术”的议题,而其“人生佛教”是以“研究宇宙人生真相以指导世界人类发达”为目的。以“指导人类发达”为本性的开发可与梁启超的“亲民”、鲁迅的“改造国民”所关注的对象“众生”一致。胡适、梁漱溟重视“人类生活的样法”,太虚大师也同样重视“人生真相”,对观当代《美术》的《宣言》,“希望借美学和艺术学的知识来帮忙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以人生为目的”的初发心是佛教与美术共同的“慈悲救度”。

作者

刘美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翁贺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 陈独秀:《独秀文存选》,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
  • 〔日〕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鲁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 《大宝积经》,《大正藏》第54册,第2128号。
  • 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 《法华经》,《大正藏》第54册,第262号。
  • 高剑父:《我的现代国画观》,台北,华正书局,1989。
  • 《观音玄义记》,《大正藏》第34册,第1727号。
  • 何怀硕主编《近代中国美术论集》,台北,艺术家,1991。
  • 胡适:《胡适文学文集》,中华书局,1998。
  • 黄夏年:《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
  • 黄夏年主编《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瞿秋白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 李大《钊文选》,远东出版社,1995。
  •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台北,水牛出版社,1981。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
  •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 《毛泽东论文艺》,人民出版社,1992。
  • 〔美〕梅·所罗门(Mei Solomon)编《马克思主义与艺术》,杜章智译,文化书局,1989。
  • 太虚:《太虚全书》,台北,善导寺,1980。
  • 杨仁《山居士遗著》,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3。
  • 印顺:《华雨香云》,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
  • 印顺:《太虚大师年谱》,台北,正闻出版社,1991。
  • 余虹:《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周扬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周叔迦:《清代佛教史料辑稿》,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00。
  • 《左翼文艺运动史料》,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0。
  • Hans-Rudolf Kantor,Philosophical Aspects of 6th Century Chinese Buddhist Debates on Mind and Consciousness,A Distant Mirror.
  • 范成:《呜呼今日之出家者》,《佛教日报》第2期,1913年。
  • 李大钊:《青年与农村》,《晨报》1919年2月20日。
  • 吟雪:《信仰佛教的人数统计》,《新佛教》第1期,1920年。
  • 周扬:《艺术与人生》,《希望》创刊号,1937年。
  • 萧永烨:《马克思主义概念翻译在中国1900~1949》,博士学位论文,岭南大学,2001。

愿令众生得度的佛教观与以人生为目的的美术思想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