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明代士人复姓现象及其文化意涵

摘要

自明初始,明廷即允许因过继、乞养、入赘等方式而改从他姓者恢复本姓(复姓)。明代复姓采取身份差别原则:一般平民可自行复姓;士人阶层则较为复杂。因其序列结构存在着生员、科举功名获得者(举人、进士)和官员(在任、致仕家居者)的身份差异,其人事档案分存于学宫、礼部和吏部,因此其复姓需“请于官”,分别由地方有司、礼部和吏部经办。士人阶层因其读书、应试和入仕等经历,对孝道和祖姓的体认较一般人更为自觉和强烈。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士人复姓现象在明代繁盛且典型。在传统社会,复姓不只是厘清个体族姓的源流和归属,同时也具有倡行孝道的文化建设功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明代士人复姓现象及其文化意涵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7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复姓士人之身份类型
    1. (一)明代士人阶层之涵盖范围
    2. (二)复姓士人之概况
      1. 1.以生员身份复姓者
      2. 2.以举人、新科进士身份复姓者
      3. 3.以官员身份复姓者
  • 二 明廷的政策支持与士人复姓的身份差别原则
    1. (一)太祖确定的“凡有袭人姓氏者必令归其宗”的政策基调
    2. (二)士人复姓的身份差别原则
      1. 1.生员复姓由地方有司办理
      2. 2.举人、新科进士复姓由礼部经管
      3. 3.入仕后官员复姓由吏部经管
  • 三 士人复姓与读书应举成功间的内在关系
    1. (一)读书应举的成功对于士人复姓的意义
    2. (二)士人读书、应举、入仕过程中祖先意识的强化
  • 四 士人复姓之文化意涵
    1. (一)寻根复姓,弘扬孝道
    2. (二)感恩报本,两者兼及
  • 五 余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