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创业传奇的建构:作为集体记忆的胜利油田华八井

摘要

本文尝试超越地方中心主义视角,将我国胜利油田第一口发现井——华八井视作与场所辩证相关且不断发展的集体记忆,透过与此相关的多义表象分析华八井创业记忆的构建机制,进而讨论国家话语在“落实”过程中各行动主体的互动逻辑。研究发现,通过空间建构、庆典操演与媒介话语,华八井逐渐超越空间实体的存在,成为集体记忆的创业传奇。围绕作为集体记忆的华八井,不同主体与构成华八井记忆的媒介和再媒介不断互动,形成了一套记忆共享、构筑身份与形塑认同的意义系统。此外,不同代际的石油工人之间所共享的创业记忆正发生“断裂”,随着共有的身份认知与记忆共享机制失效,权力开始介入创业记忆的构建。

作者

刘天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社会学、媒体与集体记忆。
Liu Tianyu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阿斯曼,扬,2014,《关于文化记忆理论》,载陈新、彭刚主编《文化记忆与历史主义》(第1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巴特莱特,C.弗雷德里克,1998,《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黎炜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布迪厄,皮埃尔,2012,《实践感》,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 方慧容,2001,《“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载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 “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福柯,米歇尔,2012,《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傅安宁,2014,《重申中国的得与失:作为集体记忆的圆明园》,载孙江主编《新史学(第八卷):历史与记忆》,北京:中华书局。
  • 高丙中,2001,《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42~50页。
  • 格尔茨,克利福德,2017,《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赵丙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郭于华,2003,《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第79~92页。
  • 哈布瓦赫,莫里斯,2002,《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郝敦典,1998,《会战初期的艰苦岁月》,载东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胜利油田的崛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第87页。
  • 贾玉涛、彭大为,2011,《华八井:打出一个胜利2011》,《胜利日报》3月18日,第1版。
  • 景军,2002,《社会记忆理论与中国问题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景军,2013,《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康纳顿,保罗,2000,《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科瑟,刘易斯,2002,《导论:莫里斯·哈布瓦赫》,载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科泽,大卫,2014,《仪式、政治与权力》,王海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李凡、朱竑、黄维,2010,《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人文地理》第4期,第60~66页。
  • 李海峰、姜化明,2009,《华八井:胜利油田的发现井》,《胜利日报》8月21日,第1版。
  • 李红涛、黄顺铭,2014,《“耻化”叙事与文化创伤的建构:〈人民日报〉南京大屠杀纪念文章(1949—2012)的内容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期,第37~54页。
  • 李红涛,2013,《昨天的历史 今天的新闻——媒体记忆、集体认同与文化权威》,《当代传播》第5期,第18~21页。
  • 李里峰,2007,《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97~109页。
  • 李明禄,2011,《我打了华8井和坨11井》,《胜利日报》3月4日,第5版。
  • 刘泉洲、姜化明,2008,《精细开发复杂断块油藏》,《胜利日报》11月12日,第2版。
  • 刘涛,2015,《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批判与对话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5期,第73~92页。
  • 刘亚秋,2010,《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社会》第5期,第217~242页。
  • 刘亚秋,2017,《记忆的微光的社会学分析——兼评阿莱达·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社会发展研究》第4期,第1~27页。
  • 刘亚秋,2003,《“青春无悔”:一个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社会学研究》第2期,第65~74页。
  • 刘于思,2015,《从腾冲忠烈祠到国殇墓园:战争记忆的空间争夺与权力博弈》,《探索与争鸣》第7期,第115~119页。
  • 卢瓦雷特,亨利,2017,《埃菲尔铁塔》,载皮埃尔·诺拉主编《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黄艳红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罗西,阿尔多,2006,《城市建筑学》,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马学军、应星,2016,《福柯权力思想中的史观、史识与史法》,《人文杂志》第10期,第44~51页。
  • 诺拉,皮埃尔,2017,《记忆与历史之间:场所问题》,载皮埃尔·诺拉主编《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黄艳红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诺拉,皮埃尔,2017,《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黄艳红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钱力成、张翮翾,2015,《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215~237页。
  • 沈鑫贤、田真,2011,《我和胜利一起走过50年》,《胜利日报》5月31日,第5版。
  • 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志》编审委员会,2002,《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志(1986—2001)》,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孙江,2015,《皮埃尔·诺拉及其“记忆之场”》,《学海》第3期,第65~72页。
  • 孙江,2014,《序言:在记忆与忘却之间》,载孙江主编《新史学(第八卷):历史与记忆》,北京:中华书局。
  • 孙秀林,2003,《上山下乡:知青集体记忆的内容与特点》,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 泰勒,查尔斯,2001,《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 涂尔干,爱弥尔,1999,《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汉生、刘亚秋,2006,《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社会》第3期,第46~68页。
  • 王华民,2011,《我为华八井设计纪念碑》,《胜利日报》6月10日,第5版。
  • 王敬铭,1998,《“9·23”激励着我们奋斗》,载东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胜利油田的崛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王明珂,1997,《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 王明珂,2008,《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
  • 薛亚利,2010,《庆典:集体记忆和社会认同》,《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2期,第63~71页。
  • 袁同凯、房静静,2017,《论记忆的空间性叙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53~60页。
  • 钟年,2000,《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族群意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第25~27页。
  • 周海燕,2013,《记忆的政治》,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周海燕,2014,《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新闻与传播研究》第9期,第39~50页。
  • 周晓虹,2008,《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社会科学》第4期,第46~53页。
  • 朱克民、刘铁,2011,《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会议掠影》,《胜利日报》11月7日,第8版。
  • Daniels,Stephen. 1993. Fields of Vision:Landscape Imager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mbridge:Polity Press.
  • Edy,Jill A. 2006. Troubled Pasts:News and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Social Unrest.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 Halbwachs,Maurice. 1992. 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Kansteiner,Wolf. 2002. “Finding Meaning in Memory:A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of Collective Memory Studies.” History and Theory 41(2):179-197.
  • Kitch,Carolyn. 1999. “Twentieth-century Tales:News Magazines and American Memory.”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1(2):119-155.
  • Meyers,Oren. 2007. “Memory in Journalism and the Memory of Journalism:Israeli Journalists and the Constructed Legacy of Haolam Hazeh.”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7(4):719-738.
  • Schwartz,Barry. 1997. “Collective Memory and History:How Abraham Lincoln Became a Symbol of Racial Equality.”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38(3):469-496.
  • Zelizer,Barbie. 1992. Covering the Body:The Kennedy Assassination,the Media,and the Shaping of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Zelizer,Barbie. 1995. “Reading the Past Against the Grain:The Shape of Memory Studies.”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12(2):213-239.

创业传奇的建构:作为集体记忆的胜利油田华八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2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1. (一)集体记忆:概念发展与研究取向
    2. (二)记忆与认同
    3. (三)记忆与权力
    4. (四)记忆的叙事载体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创业传奇的建构:作为集体记忆的华八井
    1. (一)作为纪念场所的华八井:象征意义的空间建构
    2. (二)作为庆典场所的华八井:纪念仪式与记忆建构
    3. (三)建构创业传奇:媒介话语中的华八井
      1. 1.言说的主体
      2. 2.言说的内容
      3. 3.话语策略
  • 五 讨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