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及其理论分析

摘要

本文从货币创造机制、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五个维度,系统性地梳理了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变迁,并着重探讨现阶段货币政策框架的五方面转型特征:基础货币创造机制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货币信用体系日趋复杂;货币政策多元目标之间易出现冲突,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过渡;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存,多种新型结构性工具的有效性仍有待实践检验;货币政策规则以削峰填谷式的相机决策为主,尚未形成明确的量化规则;货币政策传导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传导不顺畅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重大变化,分析了我国既有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四个方面的突出挑战,并分别从上述五个维度探讨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方向。

作者

何德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冯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陈云:《陈云文选》(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
  • [2]戴相龙主编《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1948—1998》,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 [3]冯明、杨赫:《基础货币创造机制转型》,《中国金融》2018年第8期。
  • [4]冯煦明:《货币创造的“扭曲操作”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金融博览》2018年第7期。
  • [5]何德旭:《货币政策新框架》,《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1期。
  • [6]江春、司登奎、李小林:《基于拓展泰勒规则汇率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动态决定: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金融研究》2018年第2期。
  • [7]刘国昆:《史诗般的创举——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纪实》,《金融与经济》2012年第9期。
  • [8]刘金全、张小宇:《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7期。
  • [9]马骏、管涛:《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 [10]潘连贵:《建国前后人民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上海金融》1998年第11期。
  • [11]宋玉华、李泽祥:《麦克勒姆规则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 [12]孙国峰:《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第12期。
  • [13]王胜、邹恒甫:《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统计研究》2006年第3期。
  • [14]伍戈、李斌:《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 [15]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
  • [16]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 [17]薛暮桥、吴凯泰:《新中国成立前后稳定物价的斗争》,《经济研究》1985年第2期。
  • [18]杨国中、姜再勇、刘宇:《非线性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 [19]张鹏、许亦平、林桂军:《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回顾:1952—1978》,《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3期。
  • [20]郑挺国、刘金全:《区制转移形式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 [2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六十年:1948—2008》,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 [22]周小川:《把握好多目标货币政策:转型的中国经济的视角》,《金融时报》2016年6月25日。
  • [23]Goodhart,C.,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s(Cambridge MA:MIT Press,1988).
  • [24]Issing,O.,“Lessons for Monetary Policy:What Should the Consensus Be?”,Globalization & Monetary Policy Institute Working Paper,No.11(97),2011.
  • [25]Mishkin,F.S.,“Monetary Policy Strategy:Lessons from the Crisis”,6th ECB Central Banking Conference,2010.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及其理论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9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变迁
  • 三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及典型特征
    1. (一)基础货币创造机制发生结构转型,货币信用体系日趋复杂化
    2. (二)多元目标相机调整,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过渡
      1.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 (三)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存,新创设多种结构性工具
    4. (四)削峰填谷相机决策,尚未形成明确的量化规则
    5. (五)货币政策传导仍然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
  • 四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突出挑战与未来转型方向
    1. (一)货币创造机制
    2. (二)货币政策目标
    3. (三)货币政策工具
    4. (四)货币政策规则
    5. (五)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