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家与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

摘要

普遍主义比理性主义更适合韦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界定。作为普遍主义对立面的特殊主义的宿主是作为自然状态的“家”,而如何理解和处理“家”,则会影响一种文明的性格及其同现代资本主义的距离。韦伯的文明比较,是以比较历史社会学作为方法,一方面基于欧洲经验搭建具有普遍历史意义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以“家”为切入点进入作为历史个体的具体文明,由此既把握历史个体的实质性格,又使文明比较成为可能。“家”是儒教文明想象和实践伦理、信仰、政治、社会、法律和经济秩序的总体性范畴,其与家产官僚制的内在关联是韦伯理解儒教文明的基本线索。韦伯由此不仅从内部把握了儒教文明的基本性格,也从外部暗示了走出封建郡县之辨的必要性,更为可靠的文明比较提供了范例。

作者

肖瑛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艾森斯塔特,2019,《犹太文明》,胡浩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 杜蒙,2017,《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浙江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2012,《乡土重建》,岳麓书社。
  • 费孝通,2015a,《论绅士》,《皇权与绅权》,费孝通、吴晗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2015b,《论“知识阶级”》,《皇权与绅权》,费孝通、吴晗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2015c,《论师儒》,《皇权与绅权》,费孝通、吴晗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郭湛波,2013,《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岳麓书社。
  • 克尔贝尔,2010,《解读马克斯·韦伯的博士学位论文》,载《中世纪商业合伙史》,马克斯·韦伯著,陶永新译,东方出版中心。
  • 李荣山,2017,《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历史主义脉络中的社会变迁》,《社会》第1期。
  • 李荣山,2019,《自然状态的历史化与共同体学说的兴起》,《广东社会科学》第6期。
  • 帕森斯,2003,《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等译,译林出版社。
  • 渠敬东,2015,《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第1期。
  • 渠敬东,2016,《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封建与郡县之辨》,《社会》第2期。
  • 斯威德伯格,2007,《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何蓉译,商务印书馆。
  • 苏国勋,2007,《马克斯·韦伯:基于中国语境的再研究》,《社会》第5期。
  • 苏国勋,2011,《韦伯关于中国文化论述的再思考》,《社会学研究》第4期。
  • 苏国勋,2015,《重读〈儒教与道教〉》,《江海学刊》第1期。
  • 苏国勋,2016,《理性化及其限制》,商务印书馆。
  • 韦伯,1997,《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韦伯,2004a,《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韦伯,2004b,《比较宗教学导论》,《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韦伯,2004c,《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韦伯,2004d,《支配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韦伯,2005,《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韦伯,2006,《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
  • 韦伯,2007a,《古犹太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韦伯,2007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韦伯,2010,《中世纪商业合伙史》,东方出版中心。
  • 肖瑛,2017,《家国之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家邦关系论述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第9期。
  • 肖瑛、薛金成,2019,《“天下为家”与封建郡县的相对相寓》,《新视野》第1期。
  • 阎步克,2015,《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 应星,2016,《“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社会》第4期。
  • 张江华,2020,《科举、商品化与社会平等》,《社会》第2期。
  • Adams,J. 2005. “The Rule of the Father:Patriarchy and Patrimonialism in Early Modern Europe.” In Max Weber’s Economy and Society:A Critical Companion. 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37-266.
  • Barbalet,J. 2017.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Self.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 Bellha,R. 1999. “Max Weber and World-Denying Lov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67(2).
  • Charrad,M. and Adams,J. 2011. “Patrimonialism,Past and Present.”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36.
  • Fahey,T. 1982,“Max Weber’s Ancient Judaism.”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8(1).
  • Gerber,M. 2009,“Family,the State,and Law in Early Modern andRevolutionary France.” History Cmpass 7(2).
  • Hamilton,G. 1984. “Patriarchalism in Imperial China and Western Europe.” Theory and Society 13(3).
  • Karlberg,S. 1994. Max Weber’s Comparative-Historical Sociology. Cambridge:Polity Press.
  • Parsons,T. and Smelser,N. 2005. Economy and Society. England,UK:Routledge.
  • Rosenberg,M.M. 2019. “Conflict,Order,and Societal Change in Max Weber’s Ancient Judaism.” Max Weber Studies 19(2).
  • Roth,G. 1978. Introduction.In Economy and Society. Oakland,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Weber,Max. 1927. General Economic History,Clencoe. Illinois:The Free Press.
  • Weber,Max. 1946a.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World Religions.” In 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Weber,Max. 1946b. “Religious of Rejections of the World and Their Directions.” In 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Weber,Max. 1951. The Religion of China,Glencoe. Illinois:The Free Press.
  • Weber,Max. 1952. Ancient Judaism,New York:The Free Press.
  • Weber,Max. 1958. The Religion of India,Glencoe. Illinois:The Free Press.
  • Weber,Max. 1978. Economy and Society.Oakland,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Weber,Max. 2002. “Prefatory Remarks to Collected Essays in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In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Other Writings. London:Penguin Books.
  • Weber,Max. 2013. The Agrarian Sociolog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London:Verso.

家与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普遍主义何以可能:韦伯的问题意识
  • 二 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韦伯的分析框架
  • 三 “家”作为韦伯分析传统社会的切入点
  • 四 儒教:在家产官僚制与封建制之间
    1. (一)走出家:从封建制到家产官僚制
    2. (二)家:士人身份团体和儒教伦理形塑的原点
      1. 1.士人身份的封建渊源
      2. 2.士人身份团体在家产官僚制下的形成和巩固
      3. 3.以“孝”为原点的伦理体系
      4. 4.儒教的和平主义实质
    3. (三)被“家”围困的家产官僚制
  • 五 总结与讨论
    1. (一)家与特殊主义
    2. (二)外部视角及其意义:如何评价韦伯的中国论述
    3. (三)比较历史社会学何以可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