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部门成为我国反腐败最重要的部门,培养高素质纪检监察人才既是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动力所在。当前的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尚不明确、交叉学科属性不清晰、学历阶段人才培养不贯通、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师资力量极度缺乏等问题,因此应该从重视本科阶段的纪检监察人才培养、建立学科平台和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完善硕博士培养体系建设、创建纪检监察学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此外,笔者还根据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提出建立“A(原有优势)+K(核心知识)+X(研究方向)”的培养模式模型架构。

作者

周艺津 ,1988年生,湖南祁东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国家监察学博士研究生,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纪委副科级纪检监察员、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国家监察学、党内法规。
Zhou Yijin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曹雪松,2014,《论纪检监察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廉政文化研究》第6期。
  • 刘福寿、李习华,2004,《一般院校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保证问题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辉山,2018,《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逻辑意蕴》,《廉政文化研究》第5期。
  • 李永胜、贺阳,2019,《新中国70年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廉政文化研究》第5期。
  • 梅荣政,2016,《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创新成果——学习五中全会公报一权威概括的认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彭徐,2020,《纪检监察学院办学模式研究——以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为例》,《攀枝花学院学报》第4期。
  • 钱晓萍、巩建萍,2015,《纪检监察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校政共建机制研究——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温媛媛,2011,《“通专”之争: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当代教育论坛》第9期。
  • 王立峰、李洪川,2020,《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王希鹏、罗星,2020,《纪检监察学科的发展现状、学科建构与实现路径》,《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第2期。
  • 王玉玲、赵晓明,2018,《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学体系构建》,《教学与研究》第5期。
  • 徐健,2016,《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文化论坛》第6期。
  • 杨德桥,2017,《职业化导向下的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法学教育研究》第2期。
  • 杨永庚,2017,《纪检监察学学科属性探讨——关于纪检监察学研究对象的思考》,《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 张云霄,2020,《监察法学研究体系略论》,《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
  • 朱福惠,2017,《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兼论监察委员会制度的时代特征》,《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3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纪检监察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 (一)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是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2. (二)纪检监察人才的培养是新兴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生需要
    3. (三)纪检监察人才的培养是纪检监察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
  • 二 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困惑
    1.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尚不明确
    2. (二)交叉学科属性不清晰
    3. (三)学历阶段人才培养不贯通
    4. (四)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5. (五)师资力量极度缺乏
  • 三 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路径
    1. (一)重视本科阶段的纪检监察人才培养
    2. (二)建立学科平台和开展学科基地建设
    3. (三)完善硕博士培养体系建设
    4. (四)创建纪检监察学学科课程体系
    5. (五)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 四 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
    1. (一)具有贯通性思维和专业性思维
    2. (二)掌握多个学科的复合式知识体系
    3. (三)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