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多能互补协同低碳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多能互补协同运行发展的政策现状,多能互补系统的运行需求要素预测研究现状,协同运行优化研究,协同运行效应分析与评价模型研究等。并从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供需角度、绿色发展角度、能源生产效率角度等剖析了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报告的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与绿证、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等建议。

作者

潘伟 ,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电力经济管理。
谭青博 ,蒙古CITI大学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电力经济管理。
赵浩辰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电力经济管理。
李旭东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电力经济管理。
谭忠富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电力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孙宏斌、郭庆来等:《能源互联网:理念、架构与前沿展望》,《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第19期。
  • [2]姚建国、高志远等:《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和展望》,《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第23期。
  • [3]韩董铎、余贻鑫:《未来的智能电网就是能源互联网》,《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4年第22期。
  • [4]严太山、程浩忠等:《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电网技术》2016年第1期。
  • [5]贾宏杰、穆云飞等:《对中国多能互补系统发展的思考》,《电力建设》2015年第1期。
  • [6]戚艳、刘敦楠等:《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能互补服务关键问题及展望》,《电力建设》2019年第1期。
  • [7]杨经纬、张宁等:《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能源系统:述评与展望》,《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年第4期。
  • [8]唐学用、赵卓立等:《产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形态特征与演化路线》,《南方电网技术》2018年第3期。
  • [9]李庆生、周长城等:《产业园区多能互补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南方电网技术》2018年第3期。
  • [10]孙伟、鲍毅等:《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电力需求预测研究》,《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9年第4期。
  • [11]李琦、赵峰:《基于气温与日期类型的改进BP网络热负荷预测》,《系统仿真学报》2018年第4期。
  • [12]邹莉娜、雷凯等:《中国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9期。
  • [13]徐航:《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综合需求响应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9。
  • [14]马建鹏、龚文杰等:《基于Copula理论与KPCA-GRNN结合的区域多能互补系统多元负荷短期预测模型》,《电工电能新技术》2019年第29期。
  • [15]张涌新、沈弘等:《多能互补系统负荷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电力建设》2018年第9期。
  • [16]朱瑞金、郭威麟等:《考虑天然气和电负荷之间相关性的短期电负荷预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年第8期。
  • [17]陈飞翔、胥建群等:《能源互联网系统用户侧冷热负荷预测模型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第14期。
  • [18]王南:《多能源微电网系统的负荷预测及优化运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大学,2014。
  • [19]艾欣、陈政琦等:《基于需求响应的电-热-气耦合系统综合直接负荷控制协调优化研究》,《电网技术》2019年第4期。
  • [20]赵峰、孙波等:《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和卡尔曼滤波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第2期。
  • [21]史佳琪、谭涛等:《基于深度结构多任务学习的园区型多能互补系统多元负荷预测》,《电网技术》2018年第3期。
  • [22]翟晶晶、吴晓蓓等:《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多能互补系统多元负荷短期预测》,《电力需求侧管理》2019年第4期。
  • [23]朱少杰、刘皓明等:《含多个能源站的区域多能互补系统建模及协同优化运行策略》,《电力需求侧管理》2019年第4期。
  • [24]李晓露、单福州等:《考虑热网约束和碳交易的多区域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年第19期。
  • [25]徐航、董树锋等:《考虑能量梯级利用的工厂多能互补系统多能协同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年第14期。
  • [26]王仕俊、平常等:《考虑共享储能的社区多能互补系统协同优化研究》,《中国电力》2018年第8期。
  • [27]盛晏、杨锦成等:《基于需供互动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研究》,《电力需求侧管理》2019年第6期。
  • [28]李良余、马守达等:《基于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区域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研究》,《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 [29]邓明辉、蒋云松等:《电力用户侧参与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年第5期。
  • [30]陈中豪、林晓明等:《社区级多能互补系统多目标模糊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广东电力》2019年第1期。
  • [31]胡枭、尚策等:《考虑能量品质的区域多能互补系统多目标规划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年第19期。
  • [32]张涛、章佳莹等:《计及用户行为的电—气—热多能互补系统日前经济调度》,《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年第11期。
  • [33]徐晨博、薛友等:《计及可转移负荷的电—气多能互补系统多目标优化》,《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年第3期。
  • [34]蒋猛、黄宇等:《基于改进NSGA-II算法的电—气—热多能互补系统多目标优化》,《发电技术》2018年第2期。
  • [35]曾鸣、韩旭等:《基于Tent映射混沌优化NSGA-II算法的多能互补系统多目标协同优化运行》,《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第6期。
  • [36]于壮状、曾鸣等:《基于分层次DBSCAN-VBSO算法的区域多能互补系统两阶段调度优化》,《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年第12期。
  • [37]荀挺、雷胜华等:《区域多能互补系统的多目标最优潮流算法研究》,《智慧电力》2019年第9期。
  • [38]曾鸣、刘英新等:《多能互补系统建模及效益评价体系综述与展望》,《电网技术》2018年第6期。
  • [39]周鹏程、吴南南等:《多能互补系统建模仿真规划调度及效益评价综述与展望》,《山东电力技术》2018年第45期。
  • [40]张璐、张斌等:《基于正态分布区间数的多能互补系统效益评价研究》,《南方能源建设》2015年第2期。
  • [41]韩中合、祁超等:《分布式能源系统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热力发电》2018年第2期。
  • [42]白牧可、唐巍等:《用户侧多能互补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分布式能源》2018年第4期。
  • [43]黄伟、郭兆蕊等:《多主体利益协调的区域多能互补系统综合评价》,《电力建设》2019年第4期。
  • [44]王含、郑新等:《储能式地热能多能互补系统效益分析》,《建筑节能》2019年第3期。
  • [45]杜琳、孙亮等:《计及电转气规划的多能互补系统运行多指标评价》,《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第6期。

多能互补协同低碳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多能互补协同发展价值分析
    1. (一)多能互补协同运行是未来能源供应与消费的综合形态
    2. (二)多能互补协同运行有助于消纳清洁发电并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3. (三)多能互补协同运行有助于减少发电与电网的投资冗余
    4. (四)多能互补协同运行有助于促进能源成本进一步下降
    5. (五)多能互补协同运行有助于能源生产与消费效率的提升
    6. (六)多能互补协同运行有助于冲破“冷热电气”各自垄断体制
  • 二 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机制分析
    1. (一)“冷热电气”不同类型能源管理体制交织下的协同运行机制
    2. (二)“多能互补多荷并存多储互济”的价格链传递机制
    3. (三)“冷热电气横向互补”“源荷储纵向协调”的交易机制
    4. (四)多能互补协同运行与绿证、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
    5. (五)“源网荷储”能源多环节各主体合作机制
    6. (六)“煤电油气氢”转换多主体合作机制
  • 三 国内外多能互补协同低碳项目发展启示
    1. (一)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互补运行
    2. (二)热力网、电网、燃气网与氢网互补运行
    3. (三)“源网荷储”能源多环节互补运行
    4. (四)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互补运行
    5. (五)集中式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互补运行
    6. (六)多类能源价格体系融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