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研究

摘要

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是一个涉及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系统工程。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碳中和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其实质是走农业生态文明之路。本报告围绕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内在关系及协同推进的现实困境展开探讨。据此提出形成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有效协同的政策体系,提升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水平,多措并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等对策建议。

作者

刘洋 ,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
于法稳 ,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二级)、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智库专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生态经济》副主编、《重庆社会科学》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资源管理、农村生态治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等20余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50余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软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纸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35部(含合著、参编),作为主编出版了生态治理蓝皮书、低碳发展蓝皮书、乡村振兴蓝皮书,作为副主编出版了《生态经济建设大辞典》《英汉生态经济词典》等大型工具书。先后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8次。2006年荣获“中国发展百人奖”;2021年1月,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先进个人”称号。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于法稳、林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现路径》,《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 [2]何可、汪昊、张俊飚:《“双碳”目标下的农业转型路径: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 [3]张俊飚、何可:《“双碳”目标下的农业低碳发展研究:现状、误区与前瞻》,《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9期。
  • [4]张露、杨高第、李红莉:《小农户融入农业绿色发展:外包服务的考察》,《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 [5]樊胜根、高海秀、冯晓龙、王晶晶:《农食系统转型与乡村振兴》,《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 [6]李周、赵敏娟、何可:《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经济日报》2021年11月3日。
  • [7]李劼、徐晋涛:《中国农业低碳技术的减排潜力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3期。
  • [8]樊星、李路、秦圆圆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路径及启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2年第10期。
  • [9]王文燕、冯翰林、郭二民:《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探讨》,《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年第10期。
  • [10]韦玉琼、龙飞、岳欣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碳排放变动及减排策略》,《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9期。
  • [11]张广辉:《碳达峰、碳中和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 [12]翟郧秋、张芊芊、刘芳等:《中国畜禽养殖业碳排放研究进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3期。
  • [13]苏旭峰、杨小东、冉启英:《基于碳排放视角的中国畜牧业绿色增长分析》,《生态经济》2022年第4期。
  • [14]李豪杰:《“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路径探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年第9期。
  • [15]李一鸣、赖桑妮:《乡村振兴与“双碳”协同推进的浙江经验》,《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第8期。
  • [16]薛鹏文、于莹:《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探索》,《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17期。
  • [17]李晓琼、董战峰、李晓亮:《碳中和立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年第2期。
  • [18]孙东旭、程松涛:《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带动低碳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科学管理研究》2021年第4期。

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9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1. (一)政策背景
    2. (二)理论基础
    3. (三)现实意义
  • 二 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 (一)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在目标上具有协同性
      1. 1.产业振兴
      2. 2.人才振兴
      3. 3.生态振兴
      4. 4.文化振兴
      5. 5.组织振兴
    2. (二)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在实现路径上具有协同性
      1. 1.低碳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2. 2.低碳发展协同生态发展
      3. 3.低碳理念引领乡村文化
      4. 4.低碳治理提升管理效能
      5. 5.低碳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 三 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现实困境
    1. (一)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统筹协调工作不畅
    2. (二)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
    3. (三)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不足
    4. (四)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实现发展与减碳增汇的有效协同
    5. (五)相关主体的自主意识不强,内生发展动力匮乏
  • 四 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典型案例分析
    1. 1.总体情况
    2. 2.具体做法
    3. 3.具体成效
    4. 4.案例经验
    5. 5.案例启示
  • 五 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讨
    1. (一)完善顶层设计,形成农业农村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有效协同的政策体系
      1. 1.推进气候立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2. 2.完善碳排放市场,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3. 3.建立绿色财税政策与金融体系,推动农村低碳产业稳固发展
      4. 4.完善农村碳排放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双碳”政策有效实施
    2.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水平
    3. (三)多措并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确保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1. 1.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2. 2.加强引导,优化农村资源禀赋与要素配置
      3.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村集体经济
      4. 4.跨村联合,探寻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5. 5.财政补助,为集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4. (四)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度
      1. 1.创新农业农村碳中和宣传方式
      2. 2.建立完善的奖惩体系
      3. 3.放权碳排放管理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