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传播的阶段向度研究

摘要

本文从阶段向度的角度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先进知识分子自发、自觉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有组织传播阶段,有选择地传播列宁主义阶段。这三个阶段十分鲜明地彰显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基本特征、渠道与内容等,彼此之间具有逻辑的连贯性,前一阶段向度是后一阶段向度的逻辑起点,后一阶段向度是前一阶段向度的质的跨越,清晰地记录了早期传播由自发到有组织传播,再到“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演绎。

作者

田子渝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俄〕布哈宁、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共产主义AB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 [2]〔俄〕布哈林:《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新青年社,1927。
  • [3]陈独秀:《马克思学说》,《新青年》,1922,9(6)。
  • [4]陈独秀:《列宁主义与中国民族运动》,《新青年》,1925(1)。
  •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 [6]寰澄:《列宁主义概述》,《武汉评论》,1925(37)。
  • [7]李达:《现代社会学》,湖南现代丛书社,1926。
  • [8]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青年》,1919,6(6)。
  • [9]〔苏〕列宁:《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新青年》,1924(4)。
  • [10]〔苏〕列宁:《帝国主义浅说》,中国经济研究会,1925。
  • [11]〔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
  •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 [13]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载《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 [14]潘公展:《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东方杂志》,1921,18(4)。
  • [15]瞿秋白:《列宁主义概论》,《新青年》,1923(1)。
  • [16]瞿秋白:《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国民革命》,《向导》,1927(143)。
  • [17]〔苏〕斯大林:《列宁主义概论》,新青年社,1927。
  • [18]杨奎松:《李大钊与河上肇》,《党史研究》,1985(2)。
  • [19]佚名:《〈列宁主义概论〉出版》,《向导》,1927(201)。
  • [20]渊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晨报》,1919年5月5日。
  • [21]庄福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 [22]《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向导》,1925(99)。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传播的阶段向度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9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