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共治体系构建

摘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步入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期,需要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科学的改革方案,通过改革获得发展红利,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治理问题,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而治理结构与共治体系,是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对治理体系现代化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形成一种多主体参与的“平等共治”结构,是我国推动治理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作者

连玉明 教授,博士。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是中国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城市学、决策学和社会学。他研究提出的“城市价值链理论”被誉为世界三大竞争力理论之一。曾担纲北京2008年奥运功能区发展规划首席规划师、北京奥运中心区环境建设总规划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奥运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顾问。主要代表作有《城市的觉醒》《城市的战略》《城市的智慧》“新城市主义三部曲”。连玉明教授也是大数据战略专家,兼任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战略顾问,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权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代表作为《块数据》《数权法》《主权区块链》“数字文明三部曲”。主编出版《数典》和《大数据百科术语辞典》(20卷)是全球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大数据标准术语的多语种智能化专业工具书。
朱颖慧 ,女,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城市竞争力评价、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城市公共管理、特大城市人口发展、文化战略、基层党建等方面研究。曾主持多项城市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主持了SARS公共卫生安全应急联动机制、奥运期间公共卫生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奥运期间大型商业场所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汶川大地震应急救援、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指标体系、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重大课题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奥运模式》《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1》《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2》《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3》《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4》《昆明提升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昆明城市综合竞争力对比研究》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丁健:《论城市治理——兼论构建上海城市治理新体系》,《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 丁元竹:《如何更新当前的治理模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北京日报》2013年12月2日。
  • 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第1期。
  • 葛海英:《经营城市与城市治理》,《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期。
  • 刘大志:《治理的兴起与国家主权》,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3。
  • 马力宏:《条块结合、协调统筹实现行政共治》,《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4期。
  • 孙荣、徐红、邹珊珊:《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 孙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发展、特点、优势》,百度文库,2013年6月22日。
  • 王栋:《专家:中央首提“国家治理体系”法治是必然选择》,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13日。
  • 尹德慈:《公共治理视角中的“政党治理”》,《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 俞可平:《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北京日报》2013年12月9日。
  • 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5日。
  • 袁政:《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究》2007年第7期。
  • 岳世平:《当前多党合作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建议》,《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 张慧君、景维民:《转型国家的治理结构与策略选择——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
  • 张俊峰、韩松、吴贤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7月号上。
  • 赵挺:《国内近10年城市治理文献综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 周诚军、洪银兴:《城市经营中的市场政府与现代诚实治理经验回顾和理念反思》,《改革》2003年第4期。

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共治体系构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从治理主体的角度认识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
    1. (一)政府治理
    2. (二)市场治理
    3. (三)社会治理
    4. (四)政党治理
    5. (五)城市治理
  • 二 独特的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
    1. (一)中国治理体系“渐进改革”推动了治理结构的多元化
      1. 1.通过以点带面推进“渐进性”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参与主体
      2. 2.通过先易后难推进“渐进性”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利益主体
    2. (二)中国治理体系“以党领政”决定了治理结构的政治性
      1. 1.党组织呈现社会性特征
      2. 2.党组织呈现开放性特征
      3. 3.党组织呈现服务性特征
    3. (三)中国治理体系“矩阵结构”导致治理结构的条块分割
      1. 1.纵向上“权力集中”
      2. 2.横向上“条块分割”
  • 三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破解“共治”难题
    1. (一)治理理念更新要引入“共治”思维
      1. 1.主体多元的理念
      2. 2.权由民赋的理念
      3. 3.合作运行的理念
    2. (二)治理价值导向要明确“共治”目标
      1. 1.“共治”强调“激发社会活力”
      2. 2.“共治”强调“推进社会正义”
      3. 3.“共治”强调“增进人民福祉”
    3. (三)治理战略实施要构建“共治”体系
      1. 1.价值观树立是制高点
      2. 2.共治参与是突破口
      3. 3.依法共治是着力点
  • 四 关于构建多元共治体系的几点思考
    1. (一)政治共治:多党合作、协商民主
      1. 1.完善决策前的协商制度
      2. 2.完善决策中的协商制度
      3. 3.完善协商意见的监督反馈机制
    2. (二)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1.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公民社会发展
      2. 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优势,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3. (三)行政共治:条块结合、协调统筹
      1. 1.条块结合:既要避免“条”过于集中,又要防止“块”过于分散
      2. 2.统筹协调:既要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要明确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责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