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2006~201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摘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多样、数目繁多。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目前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依旧存在着项目较少、资金不足、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为更好地保护、发展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报告基于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

柴立 ,满族,贵州宏宇健康产业集团(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医药化工高级工程师,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传统医学荣誉博士,贵州省康养产业商会会长。贵州省“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贵州省“科技兴企之星”、贵阳市专业技术带头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贵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个人、“第三届中国经济百名诚信人物”,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主要从事中医中药、民族医药文化体系的整理与临床应用、民族芳香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体系等领域研究。先后开发新药“金喉健喷雾剂”“保妇康泡沫剂”等品种,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在《中医杂志》《中草药》等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试论中医“肾”的物质基础》《HPLC法测定三拗汤不同煎液中苦杏仁苷》等论文多篇。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计委批复立项的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500万瓶保妇康泡沫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科技部两个“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和“西部开发科技行动计划——贵州天麻、杜仲等地道药材规范种植”,参与完成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味中药精制颗粒的化学研究”及“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化学组成及药效学研究”。曾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李雪南
杨晓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2006~201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8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资源
    1. (一)黔南州国家级非遗名录
    2. (二)黔南州省级非遗名录
  • 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梳理
    1. (一)黔南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概况
    2. (二)黔南州省级非遗传承人概况
  • 三 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经验
    1. (一)以名录保护为主,设立传承基地
    2. (二)开展生产性保护,创办民族品牌
    3. (三)制定并实施非遗相关法律法规
    4. (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5. (五)开展民族节日旅游节
    6. (六)建立非遗展示馆,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建设
    7. (七)对非遗产品进行产权认定和版权登记,维护传承人的权益
  • 四 黔南州非遗保护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1. (一)黔南州非遗保护发展的问题
      1. 1.非遗名录项目较少,保护不足
      2. 2.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后继无人
      3. 3.境内无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缺乏整体性保护
      4. 4.经费投入不足,保护机构和人员不健全
      5. 5.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过度,发生异化
    2. (二)对黔南州非遗保护发展的建议
      1. 1.加大项目和资金申报争取力度,夯实保护工作基础
      2. 2.切实落实非遗项目管理工作,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3. 3.鼓励并支持民族文化进校园,培养后续传承人
      4. 4.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遗项目进行整体性保护
      5. 5.非遗项目应适度产业化,完善并实施非遗产业化市场机制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