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赵树理小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接受困境

摘要

赵树理可以说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是除鲁迅外唯一被中国共产党高层树为方向的作家,却又似乎一直无法进入经典的行列而与鲁迅、巴金、茅盾等人齐名。作为横跨现当代的作家之一,赵树理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并无太大变化,但处境遭遇却迥然不同。作为一位方向性作家,新中国建立后赵树理的创作却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文艺的方向。这一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深层历史原因,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本文试图跳出赵树理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关系这一视角的束缚,从作品接受的角度,对赵树理境遇变化的原因做出探讨。

作者

刘红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李士德.赵树理忆念录[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0.
  • [2]孙犁.谈赵树理∥高捷编.回忆赵树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 [3]〔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李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 [4]刘念渠.从头学起[J].文艺报,1949(2).
  • [5]赵树理.赵树理文集(4)[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 [6]汪贯一.石家庄工人来信,请赵树理写工人[N].人民日报,1941-1-25.
  • [7]记一次“关于小说在农村”的调查[J].文艺报,1963(2).
  • [8]岘垠.“让老老少少都能看”[J].山西文学,1982(3).
  • [9]周扬.解答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几个问题∥周扬文集(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 [10]董大中.赵树理年谱[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 [11]鲁达.缺乏爱情的爱情描写——谈《三里湾》中三对青年的婚姻问题[J].文艺报,1956(2).

赵树理小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接受困境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8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