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法治”的修辞:基层信访治理中的话语冲突

摘要

对我国基层信访的观察可以发现,上访群众普遍善于调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乃至“中央精神”等话语维护权利和利益,而基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给人消极行政、被动维稳的形象。本文以基层信访工作为例,通过对基层政府和上访者话语和认知中的“法治”概念的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在立场与行动上对立的同时,也同样存在话语上的冲突,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于“法治”概念的不同理解。在这两种貌似对立的“法治”话语背后,可以看到国家面向广大群众与科层体系所输出的“大众主义”与“制度理性”两种政策导向所导致的制度罅隙以及话语-实践的分离。

作者

马原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柏峰,2016,《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制化改革》,《中外法学》第5期。
  • 程金华,2009,《中国行政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以公民需求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 程秀英,2012,《从政治呼号到法律逻辑——对中国工人抗争政治的话语分析》,《开放时代》第11期。
  • 狄金华,2014,《情境建构与策略表达:信访话语中的国家与农民——兼论政府治理上访的困境》,《中国研究》第18期。
  • 刁杰成,1996,《人民信访史略》,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冯仕政,2012,《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社会学研究》第4期。
  • 郭于华,2002,《“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读书》第7期。
  • 胡荣,2007,《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社会学研究》第3期。
  • 李静君、张永宏,2012,《制造同意:基层政府怎样吸纳民众的抗争》,《开放时代》第7期。
  • 李连江、欧博文,2008,《当代中国农民的依法抗争》,载吴毅主编《乡村中国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 马原,2013,《溯流而上:探求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革命谱系》,《公共管理评论》第13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马原,2014,《基层维稳实践中的“规范化”形态与非正式治理——以信访专项救助资金的运作实践为例》,《公共行政评论》第6期。
  • 欧阳静,2011,《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渠敬东、周飞舟,2009,《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三十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 田先红,2012,《基层信访治理中的“包保责任制”:实践逻辑与现实困境——以鄂中桥镇为例》,《社会》第4期。
  • 王洪伟,2010,《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社会》第2期。
  • 王金红、黄振辉,2012,《中国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及其理论解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王绍光,2008,《大转型:1980年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翁定军,2005,《冲突的策略——以S市三峡移民的生活适应为例》,《社会》第2期。
  • 吴毅,2007,《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社会学研究》第5期。
  • 肖唐镖,2005,《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 徐昕,2008,《为权利而自杀——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六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应星,2004,《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法学研究》第3期。
  • 于建嵘,2008a,《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东南学术》第3期。
  • 于建嵘,2008b,《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文史博览(理论)》第12期。
  • 郑广怀,2010,《劳工权益与安抚型国家——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开放时代》第5期。
  • Benford Robert. 1997. “An Insider’s Critique of the Social Movement:Framing Perspective.” Social Inquiry,67(4):409-430.
  • Cai,Yongshun. 2008. “Power Structure and Regime Resilience:Contentious Politics in China.”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38 (3):411-32.
  • Chen,Feng. 2003.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Workers’ Resistance in China.” Modern China,29 (2):257.
  • Gamson William & David Meyer. 1996. “Framing Political Opportunity.”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Social Movements,Edited by Doug McAdam et a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75-290.
  • Li,Lianjiang. 2008. “Political Trust and Petitioning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Comparative Politics,40(2):209-226.
  • Li,Lianjiang. 2013. “The Magnitude and Resilience of Trust in the Center:Evidence from Interviews with Petitioners in Beijing and a Local Survey in Rural China.” Modern China,39 (1):3-36.
  • Michelson Ethan. 2008. “Justice From Above or Below?Popular Strategies for Resolving Grievances in Rural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193:43-64.
  • O’brien Kevin & Li Lianjiang. 2006. 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erry Elizabeth. 2008. “Chinese Conceptions of ‘Rights’:From Mencius to Mao:and Now.”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6:37-50.
  • Snow David &Robert Benford. 1992. “Master Frames and Cycles of Protest.” Frontiers in Social Movement Theory,Edited by Aldon Morris &Carol McClurg Mueller,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37.
  • Tarrow Sidney. 1996. “States and Opportunities:The Political Structuring of Social Movement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Social Movements,edited by Doug McAdam et a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Tarrow Sidney. 1988. “Ideology,Frame Resonance and Participant Mobilization.” From Structure to Action:Comparing Social Movement Research Across Cultures,Edited by Bert Klandermans,Hanspeter Kriesi &Sydney Tarrow,Greenwich:JAI Press:198.
  • Tarrow Sidney. 1988. “Ideology,Frame Resonance and Participant Mobilization.” From Structure to Action:Comparing Social Movement Research Across Cultures,edited by Bert Klandermans,Hanspeter Kriesi& Sydney Tarrow,Greenwich:JAI Press:198.
  • Tarrow Sidney. 2004. “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 Modern China,30 (2):228-258.
  • Tarrow Sidney. 2007. “Climbing the Dispute Pagoda:Grievances and Appeals to the Official Justice System in Rural Chin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72.

“法治”的修辞:基层信访治理中的话语冲突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3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 二 割裂的“法治”话语:华北S县的两个基层信访案例
    1. (一)是“牺牲品”还是“思想偏执”?——农机站职工的上访经历
    2. (二)“形式理性”还是“形式主义”?——老民办教师的上访经历
  • 三 上访者与基层政府的“法治”话语的不同内涵
    1. (一)“合正义性”与“合规则性”——上访者与基层政府对“合法诉求”的不同界定
    2. (二)“认同权威”与“遵照程序”——上访人与基层政府对“守法行为”的认知差异
    3. (三)“全能国家”与“有限职责”——上访者与基层政府对政府职能的观念冲突
  • 四 “制度化”的“群众工作”:信访制度架构的双重面向
    1. (一)国家对信访秩序的“双向规范”
    2. (二)群众路线:信访对于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
  • 五 结语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