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爱父职的艰难转向:基于对男性护理假的考察

摘要

男性护理假,作为当代中国罕有的直接关乎父职且已实行20余年的社会政策,其实是从文化承认和经济政治再分配角度推动缺席父职向关爱父职转向的初步尝试。缺席父职的代际传递,扩展家庭对于缺席父职的再生产,用人单位通过人性化共识制造的有限父职,男性护理假的地方先行和中央未予承认共同造成了缺席父职的现行模式:父亲应该为子女提供日常照顾,但只是帮手,短暂护理假是新晋父亲承担父职的适宜方式。这不但促使部分父亲希望积极提供日常照顾,获取亲密情感的新需求、新责任和新权利未能得到正视和承认,还进一步将男女有别、男外女内和父赚钱母照顾巩固为中国当代关乎利益、伦理和情感的生育性别分工。然而,在低迷生育率亟须生育分工变革、积极提供日常照顾既是父亲劳动权利和情感权利,也是新兴公民社会权和整个社会情感文明新发展的当下,关爱父职转向不应该步履艰难。

作者

王向贤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安琪、谢卧龙,2009,《从隐身静默到众声喧哗:论父子亲密关系之跨世代影响》,《应用心理研究》夏季号。
  • 陈皆明,1998,《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 弗雷泽,2009,《正义的中断——对“后社会主义”状况的批判性反思》,于海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2000,《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 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张蒽,2009,《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评价》,《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
  • 霍耐特,2005,《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韩亦、郑恩营,2018,《组织印记与中国国有企业的福利实践》,《社会学研究》第3期。
  • 韩婴,1980,《韩诗外传集释》,许维遹校释,中华书局。
  • 蒋小民,2010,《论“男性护理假”入〈社会保险法〉的可行性》,《劳动保障世界》第4期。
  • 吉登斯,2001,《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陈永国、王民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柯小菁,2011,《塑造新母亲:近代中国育儿知识的建构及实践1900~1937》,山西教育出版社。
  • 刘爱玉、佟新,2014,《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李光玲,2011,《父母角色理想变迁:1980~2010——以〈父母必读〉为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李慧英、刘澄、吕频,2011,《增加男性护理假 加入条款正当其时》,《中国经济导报》11月26日,第B03版。
  • 梁文明,2005,《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奖励优待和社会保障规定分析》,《人口研究》第3期。
  • 马春华,2015,《重构国家和青年家庭之间的契约:儿童养育责任的集体分担》,《青年研究》第4期。
  • 南储鑫,2016,《应将男女共享带薪育儿假纳入公共政策》,《中国妇女报》3月15日,第B01版。
  • 宋少鹏,2012,《从彰显到消失:集体主义时期的家庭劳动(1949~1966)》,《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 唐芳,2012,《从奖励到权利——生育护理假的正当性论证》,《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第1期。
  • 徐安琪、张亮,2007,《父亲参与:和谐家庭建设中的上海城乡比较》,《青年研究》第6期。
  • 徐安琪、张亮,2009,《父亲育儿假:国际经验的启示和借鉴》,《当代青年研究》第3期。
  • 熊秉真,2000,《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麦田出版社。
  • 徐复观,1993,《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载徐复观主编《中国思想史论集》第四卷,台湾学生书局。
  • 许烺光,2000,《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南天书局。
  • 肖索未,2014,《“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社会学研究》第6期。
  • 熊跃根,2007,《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
  • 叶光辉、杨国枢,2009,《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
  • 杨菊华,2014,《传续与策略:1990~2010年中国家务分工的性别差异》,《学术研究》第2期。
  • 杨菊华、李红娟、朱格,2014,《近20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妇女研究论丛》第6期。
  • 吴帆、王琳,2017,《中国学龄前儿童家庭照料安排与政策需求——基于多源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第6期。
  • 王舒芸、余汉余,1997,《奶爸难为——双薪家庭之父职角色初探》,《妇女与两性学刊》第8期。
  • 王天夫、王飞、唐有财等,2015,《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王向贤,2017,《承前启后:1929~1933年间劳动法对现代母职和父职的建构》,《社会学研究》第6期。
  • 泽利泽,2008,《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变迁中的儿童社会价值》,王水雄等译,格致出版社。
  • 邹盛奇、伍新春、刘畅,2016,《母亲守门员效应——概念结构、理论解释与研究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赵园,2015,《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讨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郑真真,2015,《从家庭和妇女的视角看生育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
  • Thomas,J. and Roger,K.. 2018. “Caring Fathers:the Ideology of Gender Equality and Masculine Positions,” Men and Masculinities,11(1).

关爱父职的艰难转向:基于对男性护理假的考察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7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二 文献综述
    1. (一)男性护理假的政策意涵
    2. (二)父职的社会构建
    3. (三)父亲亲子情感的增强
  • 三 男性个体:强烈的父亲亲子情感需求
  • 四 扩展家庭:对缺席父职的再生产
  • 五 用人单位:通过人性化共识制造有限父职
  • 六 结论与讨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