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2006~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以便集中有限资源,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自2006年首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颁布至今,我国已相继公布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区)也公布了非遗名录,形成了四级保护体系。本报告在统计和分析我国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保护经验及特征,指出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保护存在着非遗申报与退出机制不完善、非遗名录归类单一、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分布不均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非遗申报和退出机制、建立多层次名录分类体系、重视少数民族非遗的申报与保护、健全非遗保护和传承法律政策等建议。

作者

肖远平 ,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语委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智库创新人才“先锋人物”,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核心专家,黔灵学者。主要从事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在《民族文学研究》《民俗研究》等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 余篇,出版著作10 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语委重大项目、教育部民族教育中心重大项目等10 余项,先后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等10 余项。
王伟杰 ,汉族,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会展策划师,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处处长。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贵州省社会科学“2020年度学术先锋”,贵州省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先锋号”主持人,“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主编,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非遗、文艺学、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教育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青年项目、国家民委自筹项目、贵州省教育改革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冲突与引导: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价值选择》等著作3部。
徐小玲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赵艺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2006~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6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基本状况
    1. (一)各少数民族非遗数量分布情况
    2. (二)少数民族非遗种类分布情况
    3. (三)各省(区、市)非遗数量分布情况
  • 二 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特征及保护经验
    1. (一)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特征
      1. 1.列入名录的非遗项目较少
      2. 2.非遗项目分布不均
      3. 3.五批次名录整体上呈逐批减少趋势
      4. 4.同一非遗项目由多民族多地区共享
    2. (二)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经验
      1. 1.建立非遗项目分级保护责任制
      2. 2.融入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
      3. 3.挖掘整合非遗项目实现数字化建设
      4. 4.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实现法律保护
  • 三 我国在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名录保护工作中的不足
    1. (一)非遗申报与退出机制不完善
    2. (二)非遗项目归类较为单一
    3. (三)非遗项目的本真性与整体性受到威胁
    4. (四)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四 我国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保护及发展建议
    1. (一)完善非遗申报和退出机制
    2. (二)建立多层次的非遗名录分类体系
    3. (三)重视少数民族非遗的申报与保护
    4. (四)保护非遗的本真性和整体性
    5. (五)健全非遗保护和传承法律政策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