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2006~2020年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摘要

阿昌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文学艺术等多种精神财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阿昌族非遗保护在塑造非遗旅游品牌、建立四级名录体系、出台法律法规、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也存在非遗名录类别分布不均、传承人老龄化、非遗传播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报告指出,应进一步完善非遗项目申报及管理工作、加强年轻传承人群体培养、应用新媒体技术为传播赋能等,以完善阿昌族非遗保护工作。

作者

王心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非遗与传统技艺保护。
宋颖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2006~2020年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6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阿昌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情况
    1. (一)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阿昌族项目
    2. (二)省级非遗名录中的阿昌族项目
    3. (三)市州级非遗名录中的阿昌族项目
    4. (四)县级非遗名录中的阿昌族项目
  • 二 阿昌族非遗项目传承人保护与分布现状
  • 三 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经验
    1. (一)初步形成了阿昌族非遗旅游品牌
    2. (二)建立了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
    3. (三)出台法规及规章保障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4. (四)研究阿昌族文化的学术成果逐步增多
  • 四 阿昌族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 (一)非遗项目类别不完善,分布不均衡
    2. (二)传承人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不足
    3. (三)面向公众的非遗传播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
  • 五 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1. (一)进一步完善非遗项目的申报及管理工作
    2. (二)不断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3.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非遗保护与传播赋能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