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摘要

构建高质量的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是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通过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打造国家自主创新重要源头,促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完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共享。本报告对区域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现状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化京津冀创新系统的内部结构、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作者

杨开忠 ,经济学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科学、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生态文明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专家联谊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等职。曾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成员、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等职。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发表或出版学术论著300多篇(部),曾获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孙瑜康 ,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创新地理、京津冀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Asheim B,Vang J.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Asian countries:A new way of exploiting the benefit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J]. Innovation,2006,8(1):27-44.
  • [2]Asheim B T,Grillitsch M,Trippl M.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past-present-future[J]. Chapters,2015.
  • [3]Cooke P.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competitive regulation in the new Europe[J]. Geoforum,1992,23(3):365-382.
  • [4]Freeman C. 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J]. London:Pinter,1987.
  • [5]Lundquist K J,Trippl M. Distance,Proximity and Types of Cross-boR&Der Innovation Systems:A Conceptual Analysis[J]. Regional Studies,2013,47(3):450-460.
  • [6]Kiryushin P,Mulloth B,Iakovleva T. Developing cross-boR&De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with clean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the case of resu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2013,(5):179-195.
  • [7]Kratke S. Regional Integration or Fragmentation?The German-Polish BoR&Der Region in a New Europe[J]. Regional Studies,1999,33(7):631-641.
  • [8]Tödtling F,Trippl M. One size fits all?:TowaR&Ds a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approach[J]. Research Policy,2005,34(8):1203-1219.
  • [9]Trippl M. Scientific Mobilit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t the Interregional and Intraregional Level[J]. Regional Studies,2013,47(10):1653-1667.
  • [10]Trippl,M. Developing cross-boR&De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key factors and challenges[J].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Geography,2010,101(2),150-160.
  • [11]官建成、刘顺忠:《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科学学研究》2003年第21(2)期,第210~214页。
  • [12]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科研管理》2000年第21(2)期,第43~48页。
  • [13]柳卸林、张杰军:《中国高技术产业是否高投入低产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效益的考察》,《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25(1)期,第5~8页。
  • [14]刘曙光、徐树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第5期,第33~37页。
  • [15]任胜钢、关涛:《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研究框架探讨》,《软科学》2006年第20(4)期,第90~94页。
  • [16]谭清美:《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19(8)期,第52~54页。
  • [17]王缉慈:《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扩散》,《地理学报》1996年第6期,第481~488页。
  • [18]杨开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逻辑:地方品质驱动型发展》,《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33(01)期,第1~3页。

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5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1.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内涵
      1. 1.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
      2. 2.跨边界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
    2.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
    3. (三)区域创新系统实践
  • 二 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现状特征
    1. (一)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创新能力领先全国
    2. (二)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内部各创新主体优势突出
    3. (三)京津冀区域创新环境近年来有较大改善
    4. (四)京津冀区域间创新合作不断加强
  • 三 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问题
    1. (一)京津冀创新系统主体结构中企业的主体地位仍有待加强
    2. (二)京津冀三地间创新水平差距过大,北京的溢出效应不充分
    3. (三)京津冀地方品质有待提高,应为吸引人才和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好的条件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