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鲁甸震后伤员的心理复原力研究

关键词

作者

杨婉秋 ,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进行博士课程学习。民政部灾后心理救援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资源中心”特聘专家。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康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国际合作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CSSCI、SCI/SSCI共8篇。2006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骨干教师”称号,2010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8?03”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沈文伟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鲁甸震后伤员的心理复原力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8.0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心理复原力的概念解析
    1. 一 问题提出
    2. 二 复原力的相关文献回顾
      1. (一)复原力概念界定
      2. (二)心理复原力的结构
      3. (三)心理复原力作用机制的模型
      4. (四)心理复原力的相关研究
      5. (五)灾难后的心理复原力研究
  • 第二节 灾后伤员心理复原力的质性研究
    1. 一 研究目的
    2. 二 研究方法
      1. (一)研究对象
      2. (二)质性研究方法
      3. (三)研究工具
      4. (四)研究过程
    3. 三 研究结果
      1.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 (二)研究对象在灾后1个月与18个月PTSD检出情况
      3. (三)研究对象灾前重大生活事件及灾难暴露情况
      4. (四)研究对象的心理复原力结构分析
      5. (五)PTSD组与非PTSD组心理复原力的特点分析
      6. (六)本研究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三节 灾后伤员心理复原力的特征分析
    1. 一 灾难暴露水平是影响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因素
    2. 二 保护性因素是心理复原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 三 影响心理复原力的个体因素
      1. (一)“坚韧”是心理复原力的重要个人保护性因素
      2. (二)“乐观”和“感恩”是非PTSD组倾向采用的个人保护性因素
      3. (三)“合理化”和“知足”是PTSD组倾向采用的个人保护性因素
      4. (四)“前置经验”是影响PTSD发生的重要因素
      5. (五)“无助感/无力感”和“消极前置经验”是创伤后压力反应增高或维持的重要因素
    4. 四 影响心理复原力的家庭因素
      1. (一)“弹性”和“亲密度/凝聚力”是非PTSD组家庭的重要特征
      2. (二)“目标模糊”与“指责/抱怨”是PTSD组家庭的重要特征
      3. (三)夫妻一方患有PTSD,对另一方是否发生PTSD可能具有预测作用
    5. 五 影响心理复原力的社区/社会因素
      1. (一)“(对政府的)信任”和“互助”是心理复原力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2. (二)“(对政府的)不信任”和“缺乏同理/排斥”是心理复原力的危险性因素
    6. 六 文化与心理复原力
      1. (一)理解躯体化表达的意义
      2. (二)传统生育文化是把“双刃剑”
      3. (三)丧葬风俗有助于人们整合创伤经验
    7. 七 研究的反思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