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2~2023·No.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收藏
张其仔 主编 郭朝先 白玫 邓洲 胡文龙 张航燕 副主编 2022年12月 出版
简 介:本书由五部分构成,总报告在分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国际篇对印度、越南、日本、韩国、欧盟、美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充分讨论;产业篇对化石能源、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医药、半导体、机器人、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粮食等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进行了探讨;地区篇跟踪分析了我国各地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所做的努力;专题篇研究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RCEP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 79 试读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收藏
张其仔 主编 郭朝先 白玫 邓洲 叶振宇 胡文龙 张航燕 副主编 2021年12月 出版
简 介:本书分为五部分,总报告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探讨;国际篇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组的背景、内容、特点和趋势进行了阐述,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产业篇对汽车芯片、大容量电池、光刻机、重型燃气轮机、核心工业软件、疫苗研发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区域篇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专题篇介绍分析了辽宁省和广东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 63.2 试读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十四五”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 收藏
张其仔 主编 郭朝先 白玫 邓洲 胡文龙 张航燕 副主编 2020年10月 出版
简 介: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塑造产业竞争优势经验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新方向和新路径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为产业篇,对十三大产业的竞争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第三部分为区域篇,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为专题篇,包括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国家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等内容。
¥ 47.4 试读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9·No.8):提升新经济的引领力和竞争力 收藏
张其仔 主编 郭朝先 白玫 邓洲 胡文龙 张航燕 副主编 2019年10月 出版
简 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全球47个国家的新经济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第二部分对中美新兴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和平台经济等;第三部分在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的同时,对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部分中美典型城市的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专题部分包括了中美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新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 47.4 试读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收藏
作者: 张其仔 主编 郭朝先 白玫 邓洲 叶振宇 胡文龙 张航燕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简 介:本书分为五部分,总报告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探讨;国际篇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组的背景、内容、特点和趋势进行了阐述,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产业篇对汽车芯片、大容量电池、光刻机、重型燃气轮机、核心工业软件、疫苗研发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区域篇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专题篇介绍分析了辽宁省和广东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 63.2 试读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十四五”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 收藏
作者: 张其仔 主编 郭朝先 白玫 邓洲 胡文龙 张航燕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简 介: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塑造产业竞争优势经验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新方向和新路径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为产业篇,对十三大产业的竞争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第三部分为区域篇,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为专题篇,包括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国家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等内容。
¥ 47.4 试读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9·No.8):提升新经济的引领力和竞争力 收藏
作者: 张其仔 主编 郭朝先 白玫 邓洲 胡文龙 张航燕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简 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全球47个国家的新经济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第二部分对中美新兴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和平台经济等;第三部分在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的同时,对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部分中美典型城市的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专题部分包括了中美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新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 47.4 试读
-
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析 收藏
简 介:争夺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控制权成为主要国家新能源产业竞争的焦点。本文试图在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研究发现:新能源产业呈不断发展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强劲,技术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产业主要技术路线是光伏发电、风电和大容量电池,光伏产业链供应链高度集中,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呈多中心之势,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居优势地位。但是,既面临美欧日韩印的竞争压力,又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供应链中断风险。
¥ 6.13 试读
-
欧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析 收藏
简 介:受美国优先、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盟将产业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加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通过研究发现,欧盟产业链供应链政策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技术优势和产业范式的全面转变,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游戏规则的改变,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使之成为欧盟经济持续增长的加速器。第二,重点发展改变产业链供应链规则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气候变化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第三,鼓励欧盟制造,强化欧盟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权,建立稳定的欧盟核心矿产供应链,打造欧盟战略产业生态系统。第四,欧盟一些企业、组织和机构提出支持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政策,将其价值观加入产业链供应链政策中,以削弱中国产业竞争力。对此,我们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建设,树立中国是保障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可靠合作伙伴形象。短期应专注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有序恢复,中长期要继续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 8.36 试读
-
韩国产业政策变化及其影响 收藏
出处: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No.10):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简 介:本文主要研究韩国产业政策及其对全球供应链布局和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韩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得益于有效的产业政策。本文首先从扶持培育主导产业、强化优势产业、强化尖端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稳定供应链等四个角度分析了韩国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分析发现:①韩国明确提出在尖端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和制造业强国的意愿,在技术上强化与德美俄以的合作,在生产基地配置上多元化,这些产业政策对韩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格局、韩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加剧了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国际竞争;②韩国依然视中国为其最重要的市场,但也出现了通过转移生产基地和供应链多样化方式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现象。为此,中国应加深中韩供应链合作,弱化美国排华供应链联盟;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升级,扩大供应链合作规模,提升质量;扩大第三方市场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 8.03 试读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收藏
出处: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十四五”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
简 介:本报告首先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态势进行了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十三五”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替代效应在个别国家十分显著,主要技术路线为BEV、PHEV和FCEV,新能源汽车应用更加多样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第二,“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体现在市场规模、整车生产制造能力、产业配套能力、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多项指标领先全球。第三,展望“十四五”,更加多样化的政策、更加开放的竞争机制、更多主流车企的进入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面临经济衰退、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政策退坡、市场将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一些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尚未突破,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强。为此,短期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提供有效的支持政策;长期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蛋糕”;还要通过创新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本。
¥ 9.83 试读
-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比较 收藏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插电式电动车 电池电动车 插电式混动车
出处: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9·No.8):提升新经济的引领力和竞争力
简 介:本报告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对政策与市场环境、汽车产业基础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能力等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环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第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个汽车产业中所占份额仍然较小,产业生命周期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球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的竞争能力有所提升,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能力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第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中美欧洲在终端市场销售上、中美日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上、中日韩在新能源汽车配套上具有竞争优势,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挪威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方面表现突出。第三,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和竞争优势不同,竞争优势差异主要表现在: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单一车型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中国在政策支持力度、产业规模、市场规模、产业配套、政策综合效果等方面优势显著。
¥ 11.54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