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用户 换一换
精选评论
文中子
05-25
评论《王座上的幽灵:亚历山大之死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
作者在浩瀚的史料文献中打造出恢宏无比的历史场景。既有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也有刀光剑影的杀戮战场,强力还原第一次、第二次继业者战争的宏大场面。雄才伟略的亚历山大大帝甫一离世,庞大的帝国旋即陷入分崩离析的窘境。曾经的将领们为了权力大打出手,精锐部队为了金钱摇摆不定。除了安提柯、托勒密、卡山德等“成功人士”外,作者对欧迈尼斯青睐有加,这位从书记官转型成为将军的希腊人成为阿吉德王朝的擎天一柱,作者不惜笔墨描写欧迈尼斯的经历,“王座上的幽灵”也与欧迈尼斯确保盟友部下忠诚的手段有关。本书以王室覆没而结束,“王座上的幽灵”也烟消云散。本书翻译精确流畅,对一些晦涩的知识也做了注释。作为第一部引进的“继业者战争”作品,绝对不容错过。
Seraphines_Aro
05-17
评论《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
8.5。读之有钱穆之风。作者构想出一个完美的“雍正帝”的独裁君主的角色,和《万历十五年》对万历皇帝的角色构建有异曲同工之妙。毋宁说,雍正帝是万历帝这一角色的完成。在掌握绝对的权力后,雍正也终于能够掌握自己的意志:他有权力在密奏中发牢骚、诉苦和嬉笑怒骂。但,这就跟奥古斯都能和阿格里帕嬉笑怒骂、腓力二世能和臣民嬉笑怒骂一样,都是绝对权力下的绝对自由。这种“绝对权力”是事实还是作者的史论,自当斟酌。但无论作者对雍正帝的洞见是否过度,作者对中国史的洞见却是无疑的。读者可以从对雍正帝的“想象”中,得以窥见中国史的无数面相。这也恰是雍正帝作为独裁君主的完成体所承载的意义。有此史论,叙述的笔法究竟是采用非虚构还是历史小说,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末了的《〈雍正朱批御旨〉解题:其史料价值》大好!尽显作者功力!
精选笔记
Seraphines_Aro
05-10
读《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即英帝国不愿意放弃自己成为一个大陆帝国的机会。然而北美独立实质上断绝了这一可能。在19世纪,英帝国不可阻挡、却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海洋帝国。
北美殖民地人民给了他们许多次改变路线的机会,有好几次提议甚至让人隐约看到一个重组后建立在主权共享与相互承认的原则之上的大英帝国。英国拒绝了所有这样的提议,他们这么做的宪法基础是,主权不容分割且必须归于一处(也就是英国议会),但其中也有根植于对掌控殖民地臣民的需要的深层心理因素。这种傲慢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是不容谈判的原则,正是因为它帝国才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