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殡葬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作者
史金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海龙 ,1979年生,黑龙江鸡西人,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1998年—200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200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2011年,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国殡葬史》等;在《河北学刊》、《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有《以日为师:早期北洋官报中所见日本新知略论》《雷鸣远与天津〈益世报〉关系探析》《近代中国大学的诞生与现代中国科学的兴起—以北洋大学与南开大学为中心》《身体史研究刍议》等。
冯志阳
马金生
刘小朦
王静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田生 ,男,1977年出生,甘肃礼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以来的社会史、医疗文化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男性医家与女性病家——清代礼教文化中的女性隐疾应对》《医疗与政治——清代御医刘声芳政治沉浮考论》《寒温统一论与社会变迁》《西方梅毒史研究综述》等。曾主持校级研究生项目“清代灾荒与社会——以甘肃和陕西为中心”,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北朝文学史”、民政部项目“中国殡葬史·明清卷”、教育部重大课题“清代基层社会关系研究”、教育厅项目等多项。
张传勇
余新忠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
陈高华 ,男,1938年3月生,浙江温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学部委员称号;2007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2007年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008年起)。主要研究方向元史,兼攻明史、中国绘画史。著作有《元史研究论稿》、《宋辽金画家史料》、《明代哈密、土鲁番资料汇编》、《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与史卫民合作)、《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与史卫民合作)、《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合著、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合著)等;论文有《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元代的审判机构和审判程序》、《旧本〈老乞大〉书后》、《关于明代土鲁番的几个问题》、《〈至正条格·条格〉简论》等;整理古籍《人海诗区》、《滋溪文稿》等100余篇。
宋德金
李伯森 ,1965年8月生,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现任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2003年至2020年7月任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长期间,带领全所科研人员组织完成98项国家科研项目(课题),制定、修订49项国家和行业殡葬标准,组织申报国家专利8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55项、著作权23项。2010~2017年主编并出版《中国殡葬绿皮书》5册,2012~2017年主编并出版《中国殡葬史》(全八卷),推动了中华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张国庆
徐吉军
闵祥鹏
陈淑君
陈华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浙江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文化学的教学与研究。
路则权
陈以凤
钱益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博物馆展览设计、博物馆与观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教育等。
李慧竹
于海广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墓葬中的异域文明
- 一 墓葬与随葬品中的异域文化
- (一)石刻蕃臣
- (二)胡俑
- (三)壁画与浮雕
- (三)异域动物
- (四)随葬工艺品
- (五)金银币
- 二 墓葬所见异域文化形成背景
- 三 迁入中原后丧葬习俗的本土化
- (一)远离故土留葬中国
- (二)丧葬习俗的逐渐汉化
- 四 墓葬中体现的文化背景
- 一 墓葬与随葬品中的异域文化
-
第二节 中原周边地区的丧葬文化
- 一 突厥
- 二 吐蕃
- (一)墓葬形式
- (二)王陵
- (三)殉葬
- (四)葬仪
- (五)使臣吊丧
- (六)天葬
- 三 渤海
- 四 南诏
- 五 高句丽
-
第三节 异域丧葬中的中原文化
- 一 北亚、欧洲殡葬与中原文化
- (一)北亚墓葬中的中原文化
- (二)欧洲、西亚随葬品中的隋唐器物
- 二 日本律令对唐朝丧葬制的吸收借鉴
- 一 北亚、欧洲殡葬与中原文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