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现状和需求分析

摘要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量和产业变革的高能助推器。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人才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北京市作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较大,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其战略意义显著。本课题对北京市人工智能人才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试图规范研究主体的定义范围,理清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特征和胜任能力,明确产业人才需求环境,对现有人才的来源、规模和结构进行宏观把握,并给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黄慧:《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校信息化服务》,《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年第6期。
  • [2]关皓元:《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广东科技》2018年第27(07)期。
  • [3]贾开、郭雨晖、雷鸿竹:《人工智能公共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历史、特征与启示》,《电子政务》2018年第9期。
  • [4]方晓霞:《英美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发展研究》2018年第4期。
  • [5]周全:《关于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期。
  • [6]方兵:《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第3期。
  • [7]覃川:《人工智能呼唤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成才之路》2019年第11期。
  • [8]胡卫军:《新形势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专家论坛》2018年第12期。
  • [9]高芳、张翼燕:《日本和韩国加快完善人工智能发展顶层设计》,《科技中国》2018年第8期。
  • [10]白二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现状》,《营销界》2019年第12期。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现状和需求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1.2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界定
    1. (一)人工智能产业内涵与分类
      1. 1.基础层
      2. 2.技术层
      3. (3)应用层
    2. (二)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概念、特征与分类
      1. 1.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概念
      2. 2.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特征
      3. 3.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分类
    3. (三)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胜任能力标准
      1. 1.技术能力
      2. 2.行业融合能力
      3. 3.创造能力
      4. 4.理解沟通能力
      5. 5.人文素养
  •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 (一)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理论研究方法
    2. (二)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3. (三)数据来源
      1. 1.人工智能企业数据
      2. 2.投融资数据和产业应用数据
      3. 3.人工智能企业从业人员、研发团队和知识产权数据
  • 三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2. (二)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结构
  • 四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总体情况
    1. (一)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来源分析
      1. 1.高校人才培养
      2. 2.师资培养
      3. 3.市场培训机构人才培养
      4. 4.企业人才培养
      5. 5.中小学人才培养
      6. 6.人才引进
    2. (二)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规模分析
    3. (三)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结构分析
  • 五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情况
    1. (一)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总需求分析
      1. 1.紧缺类型分析
      2. 2.紧缺岗位分析
      3. 3.紧缺岗位画像
      4. 4.紧缺岗位薪资画像
    2. (二)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分类需求
      1. 1.初级软件开发工程师
      2. 2.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
      3. 3.技术支持工程师
      4. 4.算法工程师
      5. 5.项目&产品经理
      6. 6.硬件工程师
      7. 7.其他工程师
      8. 8.商务和运营
  • 六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政策建议
    1. (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1. 1.根据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支持政策
      2. 2.政策设计要尽量符合现实需求
      3. 3.大力培养核心技术人才,超前布局形成原始创新重大突破
      4. 4.顶层政策设计要厘清人才培养新理念
    2. (二)高校设立专业学科,培养专业紧缺人才
      1. 1.促进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建设
      2. 2.明确培养定位,确立“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方案,推出人才培养新课程
      3. 3.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
      4. 4.推动人工智能服务社会发展
      5. 5.引领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
    3. (三)加强高端人才延揽,推动分级分类培养
    4. (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增强应用人才技能
    5. (五)完善多方资本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附录 人工智能产业岗位类型分类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